发布时间:2025-01-07 12:13:46 来源: sp20250107
中新社 石家庄11月26日电 题:“中国宫灯第一村”蝶变史:从走街串巷到俏销海外
作者 牛琳 俱凝搏
“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靠的就是做灯笼。”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屯头村年近六旬的宫灯制作匠人白会平,谈起家乡人靠制作灯笼发家致富的故事,颇为自豪。
挂红灯笼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除照明外,红灯笼更是喜庆、团圆、兴旺、红火的象征。关注中国宫灯产业会发现,目前在中国,每10盏宫灯中,就有8盏产自“中国宫灯第一村”——屯头村。
11月26日,藁城宫灯制作匠人白会平展示制作的木制六角宫灯。苏雅慧 摄藁城屯头村是宫灯的发源地。据传,明代时,屯头村李姓人家制作的红纱灯因美观耐用闻名遐迩。及至清代,藁城纱灯被选为皇家用灯进贡宫廷,遂获名“宫灯”。
藁城宫灯制作工艺复杂,锯竹片、打竹眼、穿竹条、拢形、装饰……每道工序均靠手工。200余年来,这种独特的宫灯制作工艺在当地民间代代相传。2007年,屯头村的“藁城宫灯”制作技艺入选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作为一项现代意义上的产业,屯头村的宫灯产业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
“我们家三代制作宫灯,我从16岁起跟着父亲学做灯笼。由于样样都靠手工,初学时好几天才能做出来一盏。”谈及20世纪80年代初初做宫灯生意时的情景,白会平说,那时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去售卖,一盏宫灯大约能卖20元(人民币,下同)。
这样持续了一两年,颇有生意头脑的白会平从当时报纸上刊登的展销会消息中觅得商机。1984年5月,石家庄一展销会成为他的“破冰之旅”。“这一场展销会拿到了近2万元的宫灯订单。”自此,白会平一发不可收,郑州、长沙、武汉……各大城市的展销会为他带来数十万元的宫灯订单。
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屯头村约有一二百名村民去到各大城市展销会以及当地百货商场、供销社获取宫灯订单,藁城宫灯的名头逐渐叫响。
进入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大潮席卷,拥有了一定产业基础的屯头村人开始自主经营。“从河北省会石家庄开始,屯头村人开的宫灯店铺遍地开花,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几乎遍布全国各大省会城市。”屯头村村支部书记白理伟介绍道。
11月10日,藁城宫灯制作匠人白军平正在制作巨型宫灯。俱凝搏 摄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藁城宫灯日渐声名远播,走上世界舞台。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天安门广场倒计时活动、2000年首都各界迎接新世纪和新千年庆祝活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22年冬奥会等重要活动中都有藁城宫灯的身影。
藁城宫灯还远涉重洋,挂到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美国旧金山唐人街等地。
“进入21世纪,屯头宫灯产业搭上了电商兴起这趟‘快车’。”白理伟说,2013年开始,以“90后”为主体的新一代宫灯匠人们,开始借助电商发力,藁城宫灯逐渐在海外俏销。
目前,屯头村拥有在工商注册的电商卖家300余家,电商从业人员2000余人,电商交易额超过6亿元,占全部销售量的逾三成。
11月10日,屯头村电商从业人员在网络直播间直播销售藁城宫灯。俱凝搏 摄在白会平看来,历经40余年的藁城宫灯产业之所以能实现“三级跳”,得益于国内市场的蓬勃发展,使得传统手艺重焕新生。
现今,拥有2072户村民的屯头村,有宫灯相关生产企业1100余家,从事宫灯及相关产业的有1800余户,约占全村总户数的90%。屯头村的宫灯年产销量超过1亿对,约占全国宫灯市场份额的80%,年产值逾20亿元,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时代发展,藁城宫灯“师古而不泥古”,在创新中与时俱进,由单一品种发展到红纱宫灯、木雕宫灯、走马灯、羊皮灯、工艺纸雕彩灯等18个系列200多个品种。白会平说,现在的宫灯规格小到十几厘米,大到八九米,造型也由过去单一的椭圆形发展到南瓜形、圆球形等多种形状,还可“私人定制”。
抚今追昔,屯头村宫灯产业的蝶变之路,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白理伟透露,为进一步壮大宫灯产业,屯头村正筹划建设以文旅融合为特色的宫灯小镇,推动宫灯产业迈上新发展阶段。(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