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4:13:14 来源: sp20241221
中国园林文化绵延数千年,形成了自然意趣与人文精神深度融合的民族审美,记录了世界历史长河中光辉璀璨的文明篇章。作为江南古典园林,上海豫园和摩登时尚的陆家嘴共居一处,以其匠心独运的设计迎接着八方来客,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今年入夏以来,豫园商城的中华老字号——上海老饭店首次携手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开展跨界合作,融合了非遗美食、国风文化、昆曲名剧,打造一场“更可听、更可见、更可品”的传统文化之旅。不仅丰富了夏日旅游体验,更是对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创新探索。
上海豫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曾任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为了让父亲潘恩安享晚年,创建了豫园,豫字,取其安闲之意,豫园体现了明清两代南方园林“清幽秀丽、精致玲珑”的艺术风格。
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名誉会长 仲富兰:在上海这个大都市里面,有这样一个园林,是江南文化的象征符号。工匠的文化、自然景观的文化、审美的文化都在这个园林里面得到充分的体现。
豫园的主要建筑三穗堂原名乐寿堂,取“智者乐、仁者寿”之意。在景区中,塑雕是显著的元素,传达着鼓励人们博取功名、为国效力的寓意,以及富贵吉祥、长寿多福的愿望。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 朱宇晖:下头的两层台基,从一个土衬石然后一个下枋,腰收进去叫束腰,犹存唐风的卷草纹,非常舒卷,万历盛期,开始对世界打开怀抱的那个经济浪潮,让潘家有很饱满的、某种意义上的世界眼光。
园内的山水布局巧妙,镇园之宝——玉玲珑姿态婀娜,具有皱、漏、瘦、透之美,明代王稚登书写的豫园门额则镶嵌在堂东的粉墙上,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 朱宇晖:它把当时的汉隶、魏碑、唐楷,都融合在两个字里头了,它就像这个名园,它把众多的自然的趣味、城市的趣味全容纳在一起了。
豫园的命运流变,就是整个上海命运流变的缩影。1986年开始,豫园迎来了大修,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带着团队系统地梳理了山水池岸、游赏线路、绿植分布等园林的要素,使得现存的园林重现江南风貌,部分建筑进行了修复或再造。
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名誉会长 仲富兰:开始是一个园子,后来就形成了一个庙,因为和城隍庙结合在一起,后来还有一个市,就是市场的市,园、庙、市的格局,在这个地方,既有人们游园赏心悦目,又有市场的烟火气,这个园子是上海市的一个文化地标。
就这样,跨越400多年,豫园由私人园林、风雅之所,变成了一座城市的公共空间、市井生活的亲近之处。近年来,豫园又在悄然变身,成为弥漫着东方生活美学的国潮街区。大豫园片区向西贯通豫园商城,向东连接外滩金融中心,组成了一个超级文化商业综合体。
已经举办28年的春节豫园灯会,收获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粉丝”。
豫园股份副总裁、大豫园商业发展集团联席总裁 胡俊杰:我们找到的灵魂叫东方生活美学,我们中国不同的文化故事和我们现在文创的新产品,把我们更好的文化通过我们的豫园的不同场景来进行展示。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