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

发布时间:2024-12-14 02:24:17 来源: sp20241214

  公务接待需持续“瘦身”    

  北京市朝阳区  宋  爽

  近期有媒体调查发现,个别地方一年公务接待超300批次。频繁的接待占据了基层干部不少时间精力。为了获得好评,或得到项目和资金,地方搞层层陪同,想方设法留人吃饭,赠送礼物。由此产生的接待费缺口,往往采取一些违规方式报销填补。

  验收不能成“宴收”。规范公务接待,持续推动转作风、树新风,应该坚持非必要不产生公务接待费用,非必要不提高公务接待标准。有关单位要合理限定公务接待经费预算总额,加大公开透明力度,避免财政资金浪费。当前,一些地方开发了“公务餐”数字化应用,实现公务用餐制度执行动态监测,提升了监督效率。今后还需筑牢防线,加强双向检查,对公务接待隐形变异问题,发现一起、惩处一起。

  为基层松绑减负,多出实招,方可收获成效。靠制度发力、靠上下联动、靠久久为功,让公务接待持续“瘦身”,基层干部就有更多精力为民办实事。

  

  让基层治理更加人性化

  山东省烟台市  戴林峰

  快递、外卖如何进小区,是一道治理难题。近期,浙江杭州创新推出“小哥码”。这一电子通行证,让全市6.6万多名网约配送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验证身份,快速进入小区,更快找对楼栋。试行期间,骑手配送平均每单可节约5到6分钟,每月因此增加收入540元。一码畅行,既提升了配送效率,也适应了社区管理需要,有助于监管部门通过后台数据对行业进行深度监管。

  为配送员赋码体现城市温度,展现治理精度。事实上,各地类似创新还有不少。快递、外卖停车难,就划出专门卸货区。外来人员分流难,有的商场便设置外卖专用电梯。一系列人性化的服务举措,照顾了各方利益,从源头上减少了矛盾。

  民生为大,落脚点在一个“实”字。看得见现实堵点、社会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精细化服务。期待有更多贴近民生需求的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涌现,助力营造良好工作和生活环境,让社会更加温暖和谐。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3日 05 版)

(责编:赵欣悦、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