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09:53:25 来源: sp20241215
在林海雪原间英勇抗敌的杨靖宇、振聋发聩的《义勇军誓词歌》、记录抗美援朝战地报道的钢笔……日前,在辽宁中医药大学的“故事里的红色辽宁”大思政课堂,同学们被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带回到历史长河,真切感受“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的魅力。
“我们不仅要用好,更要用活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从中挖掘生动感人的故事,营造具有感染力的教育场景,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思政课的魅力,引导激励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辽宁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吕晓东说。
进博物馆、档案馆里找史实,在家书手稿、革命遗迹中寻故事。“为了讲好这节大思政课,学校党委组建工作专班,顶层设计‘故事里的红色’专题教学,组织10余次的专题教学集体备课会,力争让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成为鲜活的思政课素材。”辽宁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其南介绍,辽沈战役纪念馆里展示的那封没有发出去的红色家书、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里的钢笔遗物……都成为这节思政课上鲜活的教学案例,引领学生们穿越时空,重温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如泣如诉的语调伴随着刚劲有力的舞蹈,瞬间将时光拉回至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舞台上,授课老师化身杨靖宇将军,生动再现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场景。每一次振臂、每一次挥枪,都将那无尽的家国情怀、深深的民族情感传递给学生。
把红色故事讲好,把英雄人物讲“活”,把革命情怀讲深。“歌唱、舞蹈、表演、朗诵,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以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授课教师柴美越回忆起磨课的过程,感慨万分,“光是杨靖宇将军那段念白的重音,我们就试验了好几种不同的节奏和力度,只为找到那个最能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黄金点’。”
“这是一堂声情并茂、直抵人心的思政课,革命先辈们的理想信念和斗争精神犹如一座座灯塔,为我们接续奋斗照亮前行的路。”刚结束课程的中医学院2022级学生刘巍濛说,“我要将这种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辽宁的红色文化传播开来,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历久弥新的革命情怀与时代价值。”
(记者 刘勇 见习记者 戴宁馨)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