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12:42:20 来源: sp20241230
在沙漠,一排排光伏发电的太阳能板整齐铺开,为周边地区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电力;在海上,一座半潜式海上平台矗立其中,实现全年、全天候稳定均衡的新能源发电;在山区,山坡上的光伏发电设施随着阳光开始运转,光伏板下的金银花、蔓荆子等中药材为当地农户带来额外的种植收入……
从“跟跑”到“领跑”,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环节国产化程度大幅提升。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4574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219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新增2381万千瓦,光伏发电正在加速步入发展“快车道”。
科技赋能创新,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上游制造业的助力,关键技术的攻关和创新为光伏发电注入核心动力。在江苏,一间投资3亿多元、面积近6000平方米的高新技术试验车间里,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挥舞手臂,将薄薄的电池片轻轻抓起;大大小小的电子屏幕上,一组组数据不停闪烁着,展示着新设备的各项性能。
“光伏电池生产设备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基本上每3年就要换一代。”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一季度出货量猛增,各车间加班加点满负荷运转,关键技术不断突破。目前,当地光伏产业链覆盖除多晶硅料以外的所有生产制造环节,同时布局风光互补、高效储能、能源互联网等领域。
电池技术是光伏制造业的核心领域,钙钛矿光伏技术的创新研发为光伏发电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相比于传统的晶硅电池,钙钛矿光伏技术理论上可使生产能耗从1.52千瓦/小时下降到0.12千瓦/小时,生产周期从72小时下降至3小时。”有关专家介绍,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持续创新,其原料价格、加工周期、广电效率、度电成本等优势日渐明显。
据介绍,钙钛矿与晶硅的叠层电池能够实现对太阳能全光谱的利用,其光电转化效率能够达到40%,是当前大规模应用的光伏电池转化效率的两倍。在青海,共和塔拉滩30万千瓦光伏建设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成为全球最大商用尺寸兆瓦级钙钛矿组件光伏示范项目,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年均减排二氧化碳约47.32万吨;在山东,当地首个钙钛矿光伏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成立,通过聚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技术、装备、工艺等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建设钙钛矿太阳能通用技术开发和试验检测平台……
“光伏产业的创新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前沿技术创新、开发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有关专家表示,光伏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要持续强化技术创新,驱动核心关键技术,坚持自主创新。从设备、材料、产品等方面全面发力,拓展新的应用场景,进一步降低成本,巩固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
上游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为光伏发电打造了坚实的技术底座,而下游的光电应用则进一步拓展了光伏产业的发展潜能。近年来,“跨界融合、多能互补”成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词,“光伏+”模式持续赋能各行各业。自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河南、浙江、安徽、宁夏、四川、上海等地均出台相关实施方案,鼓励“光伏+”和分布式光伏纵深发展。
贵州推出“光伏+农业”模式,探索“农光互补”产业应用,打造绿色能源技术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江苏投运全国首个超大规模“光伏+气膜”光伏电站项目,有效避免当地煤炭砂石等散料的扬尘外溢问题,每年可减少污水排放约28万吨;甘肃探索“光伏+养殖”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当地养牛场加装太阳能板,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消纳方式,给当地养殖户带来额外发电收益……
“光伏发电兼容性强,能够与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融合发展,实现空间的综合效益与增值利用。”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熊敏峰表示,我国光伏发电发展规模不断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要坚持“光伏+”的融合发展模式,拓展光伏应用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王檬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