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荷兰求学之旅

发布时间:2024-12-15 21:16:43 来源: sp20241215

作者(右)与荷兰同事在北京天坛合影。 作者供图

近日,我在北京参加了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校友招待会,与昔日师长及众多校友重逢。相见的那一刻,记忆的大门被打开,我仿佛回到了十多年前,留荷时光历历在目。

2008年9月9日,我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格罗宁根大学双博士项目的第三届学生,踏上了求学荷兰之旅。那是我第一次出国,既兴奋又忐忑。我和同伴在阿姆斯特丹史基普机场下飞机后,买了去格罗宁根的火车票。火车穿梭在一望无际的碧绿田野上,车厢里很安静,只能听到当地人偶尔的谈话声。车窗外是一群群悠闲吃草的绵羊,棉花糖般的云朵点缀在蔚蓝的天空中。途中,师姐担心我们转错车,一直与我们保持联系,最终在格罗宁根火车站接上我们,并把我们送到住所安顿好。

还记得与导师第一次见面时,我非常紧张。导师似乎看出了我的不安,他给了我一个拥抱并说:“Sandy,我们都很欢迎你。”一番话让我倍感温暖。之后,导师特地邀请我和系里的其他几位博士生(分别来自克罗地亚、德国、荷兰)去他家里吃饭,为我接风。师母准备了美味正宗的烛光西餐。晚餐后,导师带我们参观了他家,墙上竟然挂着中国画,他还谈起了自己的北京之旅,感叹北京的现代化发展。

虽然我的导师为人温和,但他在科研上要求严格。他给我安排了一个日常指导老师,是位德国人,非常严谨。两位老师要求我们每两周举行一次会议。在荷兰的第一年,他们还安排我选修了很多课程,例如多元统计分析、高级营销模型和营销理论等。

刚开始学习时,我被分到一个小组,成员包括一位荷兰人和一位印尼人,他们的才华都很突出,尤其是荷兰同学的英语写作让人印象深刻。记得第一年期末考试时,我经常在办公室复习到深夜,然后骑自行车回家。我一边蹬着脚踏车,一边给自己鼓劲。放榜时,当我看到自己所有课程成绩都是8分(A+)时,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那段经历给予我的精神力量受益终生。

系里每年都会举办各种丰富的活动。一年一次的部门外出(Department Outing)和博士生外出(PhD Outing)活动通常是找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团建。我们去了海边,看白色沙滩和碧蓝海水相接,海鸥在空中翱翔。过荷兰传统节日时,系里通过抽签的方式让大家互相写诗,诗句需要押韵。我记得给我的诗是一位教授写的,大约有十多行。她在诗中说格罗宁根和北京一样,大家都喜欢骑自行车。

系里的人都非常友好,我结交了几位至今仍保持联系的挚友。埃丽纳是荷兰人,我从未想过能和一个外国朋友如此亲近,她是我可以倾诉秘密、在遇到困难时依靠的朋友。我毕业后几年,曾邀请她来中国上过课,我们还一起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了两篇论文。

工作后,我逐渐拓宽了视野,去了不少国家旅行。荷兰的留学时光始终在我心中有特殊意义。

每年圣诞,我都会给系里的老师们写信,回国十多年来从未间断。阿姆斯特丹的运河、令人惊艳的郁金香花田、小孩堤坝的风车、梵高的画作……这些连同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宝贵的留荷时光丰富了我的人生,也让我更加理解和珍视中外文化交流。

(作者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编:李依环、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