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从一起彩礼案,感受司法的温度

发布时间:2024-12-13 13:24:38 来源: sp20241213

   中新网 北京7月16日电(张钰惠)小到一件婚姻家事、一场邻里纠纷,大到一起刑事案件,公平正义的力量都至关重要。

  十多年来,我国司法领域改革深入人心、成效切实,真正推动了人民群众用法律武器和法治思维参与社会生活、维护自身权益,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对新人在婚姻登记处留下合影。刘忠俊 摄

  ——与时俱进增进民生福祉

  近年来,越来越多百姓家务事、身边案,正在进入法治轨道。今年2月,最高法发布的《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施行,针对借婚姻索取财物、结婚后“闪离”等情形彩礼纠纷如何处理加以明确。

  今年年初,湖北仙桃就有一对夫妻因彩礼闹上了法庭。仙桃市人民法院适用新规,判出了彩礼“第一案”。此案中,李某和张某婚后争吵不断,不足半月便开始分居。来年张某向法院起诉离婚,李某表示同意离婚,但要求张某返还彩礼。法庭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张某当庭返还李某彩礼款及茶钱、红包及“三金”共计二十余万元。

  “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今年全国两会上,彩礼话题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群众关心的小事,都是法治的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立法修法工作硕果累累,司法机关及时出台司法解释回应社会最新关切,夯实公民权利法治保障。

  编纂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对彩礼、醉驾、人脸识别等民生领域问题作出司法解释……现行法律规定涉及的方方面面,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关,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律师走进校园为学生普及民法典知识。 中新社 记者 韩苏原 摄

  ——能动司法夯实社会治理

  调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矛盾纠纷化解方式。矛盾调解室、背篼警务、政法干部蹲点指导……“枫桥式”司法机关的一系列创新做法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让公平正义与基层群众相随相伴。

  在海南东方,就有一间间“110联片调解室”坐落在各小区中。走进调解室的业主们表示,他们曾遭受广场舞噪音的困扰,经民警安排双方谈话和调解后,双方达成一致,晚上十点后不再跳广场舞。民警们还帮助调解过高空抛物等问题,让他们的居住安全感大大提升了。除派出所外,东方市公安局还联动律师事务所、村委会、人民调解员等力量组成调解团队,帮助居民协调邻里纠纷。

  近年来,我国司法机关坚持能动司法,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抓前端、治未病”理念运用到法治领域,力争让矛盾在基层、在诉前调解。

  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最高法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法院通过委托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专业调解组织等成功调解纠纷1199.8万件,同比增长32%,占同期诉至法院民事行政案件总量40.2%。

  学生们正在学习宪法。齐岚森 摄

  ——树立典型推动法治进步

  “正当防卫”是今年法治领域的一个热词。2024年春节档热映电影《第二十条》就涉及正当防卫题材,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影片通过三起案件,展现了一名检察官从不敢适用、不愿适用到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维护公平正义的过程。

  近年来,昆山反杀案、赵宇见义勇为案、马某正当防卫案等多起防卫案件,纷纷被“两高”点名。今年5月,最高法发布一批指导性案例,江某某正当防卫案中,初中生江某某持刀反击多名霸凌者被认定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已被唤醒。

  正如唤醒“第二十条”,体现司法公正的案例、举措,频频写入最高法、最高检两会工作报告。每一个司法案例、每一次司法实践,都是人民群众受益于法治保障的缩影。

  明确家暴不是“家务事”、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严惩网络暴力“按键伤人”、保障劳动者“离线休息权”……司法机关通过抓好并树立一系列典型案件,彰显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推动法治社会不断向前迈步。(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