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更好统筹旅游供给与需求

发布时间:2024-12-27 09:14:15 来源: sp20241227

  【光明论坛】

  作者:马仪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总统计师)

  年初以来,各地文旅热点不断涌现。“温暖驿站”“背诗免票”“王婆说媒”等特色文旅新玩法,吸引不少人奔赴远方。今年“五一”假期,不少地方呈现“一票难求”的火热景象。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发起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显示,2024年国人消费意愿榜单上,旅游位居首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打算在旅游方面增加消费,这一比例为5年来最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成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面对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如何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旅游产业成为含金量十足的幸福产业、民生产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统筹“五对关系”,“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为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旅游强国提供了重要遵循。

  “五对关系”其中之一为统筹供给与需求。统筹好旅游供给与需求,要求切实面向广大游客的本质需求丰富供给。旅游是为了发现目的地,更是为了发现自我。发现对美的感动、发现与他人的情感连接、发现与大自然的关联感等,都是旅游活动中的深层次需求。特别是现在的年轻游客,其消费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年轻人长途跋涉不惧曲折,为的是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看自己想看的风景、见自己想见的人,他们更敢于去追寻自己的兴趣,真正回应自己内心的感受。

  近年来,滑雪、潜水、徒步、登山、骑行、观星露营等专项旅游市场越发火爆,正是因为这些活动能满足众多兴趣相投的人在一起社交的需求。“村超”、马拉松等节事旅游方兴未艾,也是因为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这是我们的活动”。《去有风的地方》《我的阿勒泰》等影视剧带火一个个目的地,在唯美的风光背后,剧中营造的闲适与悠然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而山东淄博、甘肃天水、河北正定等地的“出圈”,不仅因为极具地域特色的美味,还得益于从政府到市场主体的善意契合了年轻人的真诚欲求。这些旅游新动向启示我们,摸清认准游客的本质需求,是做好旅游供给的题中应有之义。

  统筹好旅游供给与需求,要求用创新性供给匹配和创造需求。旅游需求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逆性,游客逛过好的景区,体验过好的项目,品质差一些的景区和项目就算略有不同,也很难让游客提起足够的兴趣。随着旅游经验和经历的丰富,人们有时也会产生迷茫,不知道旅游的下一站要去哪里,导致旅游需求外流和近程替代。对此,旅游供给方要坚持守正创新,通过培育更多新业态、研发更多新产品、营造更多新场景,匹配和创造游客需求。实物消费具有较高的重复性,但旅游作为精神文化需求则变化很快,缺少创新可能意味着接待游客的同时目标客源在减少。

  不断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也是破题关键。关于旅游的本质,虽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表述,但无一不指向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样的需求需要用自然景观、文化、科技、体育、教育等多种资源和手段予以满足。人们在一次旅游过程中,往往带着多重目的,既要看美景,也想吃美食,还想体验民俗,又不愿错过当地举办的节事活动,而且希望学到一些东西、产生获得感,功能和类型单一的产品显然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除了横向融合,纵向拓展产品线也同样重要。一方面,可以向上延伸,打造能让游客在有限的时间里享受更好品质的高端旅游产品;另一方面,不断丰富传统的观光型产业,深挖下沉市场,满足短途游等日常休闲度假需求。

  当然,供给侧的产品创新离不开创新型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旅游新质生产力,有赖于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旅游企业。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早期凭借的是资源优势,人们远道而来,为的是一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真容;后来,旅游服务机构的出现提高了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成本更低。到了现在,旅游发展需要凭借的是知识生产,旅游企业不仅要想游客所想,还要想游客所不能想。进一步优化便利生产要素聚合的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主导的旅游新动能,增强相关企业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的能力,不断蓄积竞争力,将有助于实现旅游发展供需统筹,推动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28日 02版)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