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18岁脑瘫少年有个大学梦 母亲坚强陪伴谱写励志人生

发布时间:2024-12-21 15:33:22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网 长沙1月16日电 (记者 唐小晴)“为苦乐而庆幸,琐碎拼聚天地,也开始欣赏漫漫群星,应当好好放开自己,真的洒脱留下真挚……”这不是歌词,而是湖南长沙一位少年写的诗——《我的样子》。

  少年今年刚满18岁,名为王释玉。出生时,母亲子宫破裂大出血,他因窒息缺氧损伤脑细胞,变成一名脑瘫患儿。

唐虹带着儿子在户外散心。 中新网 记者 杨华峰 摄

  手指卷曲、走路肢体无力,很容易摔倒;说话吐字不清,无法独自吃饭、穿衣……除了思考,王释玉的生活、学习都需要母亲帮助。

  在一个老旧小区,记者见到了这对母子。面积不大的屋内堆满杂物,身着黑色卫衣的王释玉蜷腿坐在床上用平板学习。“房子原来总面积120平方米。因为老人也有病要治疗,我们把房子改了一下,其他房间出租,收入贴补家用,现在我们住的约46平方米。”王释玉的母亲唐虹说。

  王释玉3岁时,父母离异。为了能让儿子多学点知识,唐虹一边带儿子做康复治疗,一边陪读。“多读书,思想、眼界能开阔些,心情也会开朗。”从小学到初中,唐虹每天陪着儿子坐在教室一起上课。

  初中毕业后,王释玉就在家自学高中课程,并阅读了大量课外书籍,坚持创作诗歌。唐虹用手机向记者展示了王释玉的2023年度读书报告:阅读了251本书、2.8万条笔记,年度最爱的书《文明的故事》。

  “他喜欢哲学,还自学了心理学,有时凌晨还在看书。为了能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以前不喜欢英语的他现在也很努力在学,每天6点半起床听英语。”唐虹一边介绍,一边展示儿子在一些书画、作文大赛中获得的奖状。

  靠着一支笔,王释玉在平板电脑上写下自己的学习总结和阅读规划。交谈中,王释玉时不时吃力地张嘴回话。见记者听不明白,一旁的唐虹连忙翻译:“他说,自己上大学想要好好学习中文和哲学。”

  为让儿子增长见识,唐虹每年都会带他出去走一走。“到过西安、北京、上海、成都、南京、杭州等城市,还去了泰国。”唐虹说,儿子喜欢把外出的所见所闻写成诗。

  “多想和你一起去流浪,草原、沙漠、雪原、湖畔,去洒满阳光的沙滩”“在大慈恩寺门前,听一段禅师的阿弥陀佛”“从柏油路走到青石板,从车水马龙到幽静小巷”……目前,王释玉已写下100多篇诗,希望能找一位作曲人为他的诗歌谱曲。

  不久前,王释玉想要读《苏东坡传》《相信》《额尔古纳河右岸》《木心文学回忆录》《杨绛先生传记》等书籍。在好心人士帮助下,他如愿了。采访时,这些书籍刚好被送到王释玉身边。他迫不及待地用弯曲手指艰难撕开包装薄膜。

  知识不仅让王释玉乐观,还更加自信。“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沟通,有时我们走在街上会遇到异样目光,但他会用坚定眼神安慰、鼓励我。他内心非常希望能用所学为社会作贡献。”唐虹说,热爱写作的王释玉曾在《我是非凡人》一文中写道:“我觉得我和正常人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甚至觉得我活得更精彩,因为我跟正常人一样可以去旅游,而且我去的地方比有些人还多。”

爱心人士为王释玉送来他喜欢的书籍。 中新网 记者 杨华峰 摄

  值得庆幸的是,经好心人士帮助,王释玉或可通过旁听的方式圆大学梦。“他知道后非常激动,学习更加努力了。”唐虹说。

  临近中午,记者离开时,王释玉在平板电脑翻阅自己写的诗。“流光掠过山顶,绚烂不过瞬息,仍炽热飞舞,生生不息任我行,花落漫天终满迹,你会记起我的样子......”唐虹坐在儿子身边朗读起来。(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