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1:53:20 来源: sp20241221
一段时间以来,山东、四川等地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积极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工信部前不久也出台了《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实施意见》,提出要在指导地方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可以看出,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完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强国之基。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已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33.5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近30%,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65家制造企业入围了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壮大了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也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门类齐全、比重稳固、生产能力强大的制造业,也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供了牢固可靠的基础。
产业链供应链是制造业的“筋骨血脉”,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制造业规模大且门类全,但创新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短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部分重要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卡点、堵点仍然较多,韧性和安全水平亟待提升。因此,加快推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现代化水平,是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性举措。
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等方面下功夫。
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建立健全保障措施,加快推进《实施意见》落地实施。遵循科学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规律,聚合多元化创新力量,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深入推进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引导制造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底层技术创新,构建基础共性技术研发体系,提高原始创新策源力和自主可控能力,催生各门类重点产业典型产品创新,全面促进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依托制造业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设,广泛开展前瞻性研究和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支持链主企业联合全链条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协同创新,形成长期可持续的横向协同、纵向联通的技术创新体系网络。
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打造高水平的智能制造创新、供给、应用和保障体系。提升制造企业数智思维与意识,通过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字领航企业、5G全连接工厂和智慧供应链建设试点与示范,加快数字技术在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全面渗透和推广应用。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制造企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搭建制造业数字化平台,推动制造企业在信息联通、需求对接、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协作,摆脱“数据孤岛”。建立多级联动的国家工业基础大数据库和各门类重点产业行业数据库,为制造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深化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构建省、国家、世界级集群梯度培育建设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链,建成链群完整、链条协同、互通互动、特色明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链生态。坚持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融入全球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构建跨领域、集成化的协同创新网络,通过全链条体系、一体化、产业链互动等方式,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鼓励发展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制造业服务化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提升工业设计、信息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循环中的作用。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马军伟)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