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08:06:37 来源: sp20241221
用爱国主义凝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求是》杂志编辑部
“中华民族为什么几千年能够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注入澎湃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一文,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至2024年5月期间的讲话、报告等重要文献,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当前,全党全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不断深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要结合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这篇重要文章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奋进的姿态抓好改革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五六岁,母亲带我去买书。”“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2014年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
一路走来,从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到以泱泱大国最高领导人的身份豪迈宣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就是我终生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身体力行,将“精忠报国”的目标化作为国为民的生动实践。
2024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图为少先队员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敬礼致意。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摄
“中国人历来讲求精忠报国”。在《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深刻揭示:“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回溯历史长河,屈原“悲壮投江”、苏武“持节牧羊”、文天祥“宁死不屈”等篇章从未褪色,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言传诵不绝。
爱国主义,浸润于大国的筋骨血脉,融汇于民族复兴的壮阔征途。
从在沉沉黑夜中向往“青春之国家”的李大钊到“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陈树湘,从“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到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从“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邓稼先等“两弹一星”元勋到“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袁隆平……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深远意义和时代价值。
2012年11月,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015年12月,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2019年12月,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中指出,“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这一切,汇聚成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前进洪流,给我们增添了无穷力量”。
2020年9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在历史洪流中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驱动中华民族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强劲引擎,是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迸发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壮丽旗帜”。
……
时代各有不同,精神一脉相承。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应变局、开新局……亿万中华儿女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今年夏天,“中国红”闪耀塞纳河畔。赛场上,奥运健儿们以追逐梦想的激情、扣人心弦的拼搏、永不言弃的坚韧,收获了“我国参加夏季奥运会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
“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优异成绩,将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交相辉映,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精神。”8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载誉归来的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对运动员们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予以充分肯定。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需要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厚滋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鲜明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这篇重要文章,收录了总书记的有关重要论述。
——强调“爱国主义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的必修课”,“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要把爱国主义贯穿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强调“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强调“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强调“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思想指引方向,实践步步深入。出台实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制定修订国歌法、国旗法、国徽法、英雄烈士保护法和爱国主义教育法等,为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提供制度保障和法治支撑;建好用好博物馆、版本馆、图书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学校教育、主题展览和群众性活动,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坚实载体;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活动,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表彰“最美奋斗者”等,精彩呈现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公开课”……
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里程碑。图为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任务圆满成功后,工作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合影。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今天,爱国主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起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奋进力量。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两条铁路在此交汇。
一条是1909年詹天佑主持建成的京张铁路,一条是2019年通车的作为北京冬奥会配套交通工程的京张高铁,两条线路组合成一个醒目的“大”字。
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百年跨越,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沧桑巨变,凝结着历史的郑重结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才彻底改变积贫积弱的面貌、向着现代化目标迈进,我们的民族才彻底从沉沦中奋起、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在《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回溯中华民族的昨天、立足中华民族的今天、展望中华民族的明天,深刻揭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百余年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勇毅前行。放眼中华文明5000多年历史,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历史和现实雄辩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在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就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
任务越艰巨,越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再过11年,到2035年,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4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根脉和魂脉,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总体要求。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在《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自2014年起,广西持续举办“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各地民族民俗活动次第登台,精彩纷呈,这个传统民族节庆已演变为各族人民共享共乐的节日盛会和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图为2024年4月11日在南宁市拍摄的活动主会场。 新华社记者 周华/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
2014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鲜明强调:“各民族都要培养孩子们树立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不要让孩子们只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的人,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中华民族,这是月亮和星星的关系。”
2022年7月,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作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2023年7月,在给香港培侨中学学生的回信中殷殷寄语:“希望你们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深刻认识世界发展大势,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才,为建设美好香港、实现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力量。”
……
为着力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明确要求:“要教育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何尊、户方彝、墙盘……历风霜洗礼,成为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印记。
“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前往甘肃考察途中来到这里,了解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等情况,就保护传承好宝贵文化遗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出明确要求。
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
放眼新时代,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中华文明,京杭大运河贯通古今,八廓街见证历史巨变;《复兴文库》、“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等文化殿堂相继落成,长城、大运河、长江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深入实施,红色地标“打卡”成为热潮;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拓展,书香社会建设扎实推进;“考古热”、“文博热”不断升温,《长津湖》、《人世间》等精品力作百花齐放……历史文脉的延续,文明薪火的传承,文化“春水”的激活,擦亮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激扬深厚蓬勃的中国力量。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亿万中华儿女以无比坚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昂首阔步。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好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筑牢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在《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提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一方面,“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另一方面,“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对于弘扬革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这篇重要文章收录了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伟大长征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新四军的历史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总书记明确要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对于文艺工作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装点祖国的秀美河山,描绘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
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2013年3月19日,刚刚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
“中国经济实力已居世界第二位,这将给中国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带来什么变化?”“您最近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的‘世界梦’是什么?”
面对记者们的接连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娓娓道来:“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始终把自身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立时代潮头,洞察世界大势,向国际社会清晰阐明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阐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阐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重大课题的深入思考,推动各国与中国携手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间正道,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不断作出新贡献。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搭建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一系列合作平台,为各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提供机遇;坚持正确义利观,落实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个100”项目支持;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主场外交活动,彰显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落地生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稳步推进……新时代的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在中国同世界开放相融中共享发展机遇、汇聚发展力量。中国将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在《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并提出两方面要求:一是“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二是“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每个清晨,五星红旗与喷薄的朝阳一同升起。那抹鲜艳的红色,永远是中国人民心中最美的风景。新征程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胸怀强国之志,锤炼强国之技,勇建强国之功,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能阔步向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会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