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上海科学家新发现为肿瘤、器官损伤等疾病治疗带来新策略

发布时间:2024-12-15 12:46:32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网 上海2月1日电 (记者 许婧)北京时间2月1日零点,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王平教授团队的重要科学发现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这一重要发现为代谢稳态维持与细胞命运决定之间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也为治疗肿瘤及缺血再灌注器官损伤提供了潜在的靶点和策略。

  论文揭示了胆固醇合成通路关键酶能通过调控中间代谢物7-脱氢胆固醇的水平,调控与肿瘤、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的铁死亡的敏感性。

  王平教授长期致力于肿瘤微环境基础与转化研究,围绕肿瘤代谢和免疫微环境的调控机制寻找新靶点,开发肿瘤干预新策略。这位专家表示,通过靶向调控7-脱氢胆固醇的水平,有望为癌症、缺血再灌注器官损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带来新思路、新策略。

  程序性细胞死亡与肿瘤、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铁死亡是近年来鉴定的一种由铁依赖的磷脂过氧化引起的新型细胞死亡形式。为全面解析铁死亡的具体调控机制,研究团队通过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技术,发现远端胆固醇合成通路关键酶能够差异调控铁死亡敏感性,并通过一系列实验确定了远端胆固醇合成通路中的中间代谢物—7-脱氢胆固醇的水平直接影响细胞对铁死亡的敏感性。

同济大学又一重要科学发现为肿瘤、器官损伤等疾病治疗带来新思路。同济大学供图

  铁死亡在癌症和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但不同的功能。研究团队证明,通过靶向抑制远端胆固醇合成中关键酶来调控7-脱氢胆固醇的水平,可能成为临床治疗肿瘤或器官损伤的新靶标。在肿瘤治疗方面,研究团队发现一些肿瘤细胞系的生存依赖于7-脱氢胆固醇,而抑制这类肿瘤细胞中7-脱氢胆固醇的产生能够直接诱导铁死亡的发生,抑制肿瘤的生长。而在器官损伤治疗方面,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药理学靶向抑制DHCR7可以有效在体积累7-脱氢胆固醇,并治疗小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

  同济大学为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王平教授为论文的唯一通讯作者,同济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李亚旭、博士研究生冉巧、博士后研究人员段秋慧和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研究员金佳丽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本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重点项目以及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