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一路疾驰 专家学者共议如何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

发布时间:2024-12-15 11:09:13 来源: sp20241215

  中国新能源汽车一路疾驰。截至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近一年来新能源汽车的维权投诉案例明显增多,实际续航里程打折、功能失灵频现、第三方检测机构缺位等问题困扰着新能源汽车前进的步伐。3月1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共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72次,涉及车辆160.3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3.8%;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2.3%,创历史新高。实施远程升级 (OTA)召回6次,涉及车辆117.3万辆,同比增长32.2%,OTA逐渐成为汽车召回实施的重要方式。

  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与维权投诉案例增多矛盾凸显的当下,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邀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中国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卢鼎亮,围绕我国新能源汽车如何应对当前的发展困境、如何构建良好的汽车消费环境等问题,共同探讨如何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付于武表示,智能电动新赛道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心,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新能源车特有的安全问题集中在电池和智能系统

  新京报贝壳财经:近一年来新能源汽车的维权投诉案例明显增多;在现有的汽车消费者维权案件中,哪类矛盾纠纷较多?

  付于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面临着一些特有的安全问题。例如,电动化的过程中,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热失效问题就可能导致汽车燃烧事故的发生。这是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急剧增长,渗透率不断提高,与过去相比,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这更加提醒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认真对待每一个可能的安全隐患。

  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汽车产业的新生力量,它的崛起标志着汽车产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这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动力电池的生产企业,还是整车生产企业,都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技术研发和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能达到最高标准。

  卢鼎亮: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维权案件多集中在新能源汽车行驶安全、电池质量纠纷、售后服务争议、汽车数据存储争议等领域。例如,消费者维权中对新能源汽车行驶中断电、汽车自燃、自动驾驶系统失灵、充电故障、续驶里程缩水、不兑现承诺、价格快速变动、售后服务及维修体系配套滞后等问题尤为关注。

  曹鹤:消费者对于电池问题、智能化产品与配置等问题关注较多。电池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性,太冷或太热的环境因素下都会受到影响。

  章弘:目前问题主要集中在电池和智能系统,电池因温度差异时常会出现里程缩短现象,冬天电池受寒不仅里程缩短甚至还会出现电池不工作状态。即便是夏季,车内空调也会给续航里程造成影响。

  此外,智能系统功能繁多,但也会出现性能不灵或反应迟钝的现象。比如无法及时准确预报红绿灯变化,无法提醒前后车辆行驶状况,无法准确介绍交通路况和准确寻找目的地等多种状况。

  从消费者角度看 车企应更加重视安全问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续航里程打折、功能频频失灵等问题困扰着新能源汽车前进的步伐,我国新能源汽车如何应对当前的发展困境?

  曹鹤: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汽车企业应更加重视安全问题。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规模、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未来投诉问题及投诉率也会随之增加,这也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还未完全定型,更需要技术进步进而推动行业良性发展,需要靠企业共建良好的市场环境。

  章弘: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过快,很有可能出现技术不稳定的现象。车企在研发新车型时,在策略上要对准消费者群体,瞄准消费者需求,但安全应该是每家企业造车的基本要求。车企需要在各种测试中心和实验场地,对新车反复试验,并广泛听取业内外的意见和建议,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目前一些车企有些急于求成,未在实验场地和检测机构做充足的测试就匆忙上市,导致后续车辆出现一系列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减缓迭代频率也是维护车型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措施,迭代太快同样会造成技术应用的不稳定性。

  加强标准法规制定 充分保障新能源车安全性能

  新京报贝壳财经:当车企和车主矛盾不可调节,且第三方检测机构缺位时,监管部门应如何补位、协调?

  付于武: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标准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只有建立了严格的标准法规体系,才能有效规范市场行为,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目前,我国针对电动汽车安全性能的标准法规已经越来越严格,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我相信,随着我们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的标准法规将在国际电动汽车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车企和消费者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对于车企来说,他们应该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和质量水平。

  王鹏:在车企和车主矛盾不可调节,且第三方检测机构缺位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加强对车企的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标准,规范车企行为;另一方面,推动建立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为消费者提供独立、公正的检测服务。针对电池续航里程存在误差的问题,监管部门可以推动制定行业统一的测试标准和方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曹鹤:首先是监管部门发挥作用,从顶层设计、政策、法规等方面着手,完善行业秩序;其次从生产端来看,将更多精力放在产品上,打造品质更好的汽车产品;从消费者层面来看,更多明确信息认知,避免出现信息差,可以更好地选择产品。

  章弘:新能源车增速迅猛,相关部门也要抓紧出台适合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法规。未雨绸缪,避免出现问题时,再做补救。车企要提高警惕,做好必要的自律,追求车辆的高质量和安全性,接受睿智的消费群体的检验。否则,很有可能会被淘汰出局。

  卢鼎亮:构建良好的汽车消费环境需要车企、协会、监管机构、消费者共同努力。

  监管部门应当强化日常监管执法和专项整治。针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的特点,加强日常监管执法,不断改进和创新监管方式,加大对损害竞争和消费者及其他汽车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垄断协议、虚假广告宣传、销售侵权和假冒伪劣商品、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网络交易违法行为等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

  协会应注重车企的信用监督和建设,促进经营者守合同、重信用。运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和信息约束等手段,强化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主体的信用建设。

  车企可以主动推广合同示范文本,减少不平等合同条款,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按照《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公平完善的汽车销售和汽车维修等合同示范文本。

  新京报贝壳财经:如何评价我国新能源车的发展?

  付于武:在这个智能电动新赛道上,我们取得的进步堪称显著。犹如一列飞驰的列车,我们快速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发展阶段。市场的渗透率持续攀升,现已突破30%的大关,这一数字不仅代表着市场的认可,更彰显出新能源汽车强劲的增长势头。

  更令人振奋的是,我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还成功打入了海外市场,展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大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们的产品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同样出色,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深知,任何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汽车产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其安全性、节能环保性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安全问题自然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因为安全始终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琳琳 林子 白昊天 张冰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