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4:21:43 来源: sp20241215
近年来,在“双碳”背景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已成为保障我国电力供应的重要力量。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达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国可再生能源年内发电量3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1/3;风电光伏发电量已超过同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突破15%。
在此背景下,如何促进绿色清洁能源发电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更加高效、公平、合理发展,推动全社会绿色用能消费模式的转变,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在这其中,绿电交易与绿证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
记者梳理,自2021年9月启动试点以来,我国绿电交易政策体系持续完善,越来越多的能源企业参与绿电交易,绿电交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市场更为活跃。
“绿电交易作为绿色电力市场的核心机制之一,通过市场化交易手段,将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直接与需求侧用户连接起来,有效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规模扩大和绿色发展。”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表示。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姚强表示,对于新能源发电企业,绿电交易可以促进新能源消纳,同时获得绿电环境价值的收益。对于用电企业,参与绿电交易可以完成可再生能源消纳任务,树立企业绿色形象,生产具有绿色环境属性的产品,在对外出口或向有绿电消纳比例要求的采购方供货时增加竞争力。
在绿电交易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绿证核发进入“全覆盖”新阶段。绿证,即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也是认定绿色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1个绿证单位对应1000度可再生能源电量。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建立并不断健全完善绿证制度。2017年,我国试行绿证核发和自愿认购制度,明确用户可通过购买绿证作为消费绿电的凭证。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对我国绿证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完善,明确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绿证相关管理工作,对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核发绿证,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
2023年12月,国家能源局召开绿证核发工作启动会,首批核发绿证约1191万个,涉及项目1168个、发电企业755家。其中,国家能源集团与德国工业企业巴斯夫特性化学品 (南京) 有限公司完成了新绿证交易第一单,获得全国首张新版绿证交易凭证。
日前发布的《我国绿电交易现状及重点问题研究》提出,加快构建电-碳市场协同体系,完善绿电交易、绿证交易和碳市场有机衔接;大力促进绿电消费,鼓励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参与绿电交易;积极提高我国绿证国际认可度,着力提高绿电交易的合规性,营造支持绿电交易发展的法治环境,提升我国绿电市场化配置能力,探索将核电纳入绿电交易的方法路径。
姚强表示,绿电交易市场的建立可以实现“证电合一”,弥补绿证交易认可度低的问题,还可以为新能源发电企业和终端用户直接交易搭建桥梁,拓宽交易渠道,推动新型电力市场发展。
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能源企业加大绿电交易,积极申领绿证,助力能源消费绿色升级。
“2023年,集团参与绿电交易在能源央企中位居前列,各子分公司绿电交易量均实现同比增长;推进绿证集约化管理,建设绿证管理信息平台,组织新能源企业实现绿证‘应领尽领’,分批次推进‘绿色国能走廊’‘绿色办公楼宇’以及各产业板块绿证交易工作,在央企中实现全产业100%绿电消费。”国家能源集团新闻发言人黄清日前在集团2024年工作会上表示,自绿证交易开市以来,累计申领绿证1830万张,并完成全额交易,兑现环境价值 5.6亿元。
(责编:乔业琼、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