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 我国外贸发展“更大、更优、更强”

发布时间:2024-12-24 05:45:03 来源: sp20241224

上半年,全国海关共检出各类传染病2.9万例,检出不合格食品商品3万余批;

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3.7万种次;

监管进出口货物27.3亿吨,征收税款1.05万亿元,立案侦办走私违法犯罪案件3000余起,案值540余亿元……

海关担负着守国门、促发展的职责使命,做好海关工作意义重大。

7月30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在发布会上表示,海关总署自觉把海关改革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去推进,以智慧海关建设、“智关强国”行动为总抓手,加快推进海关现代化,以海关现代化服务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值得一提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年均增长1.6万亿元,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汽车、集成电路、锂电池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产品2023年出口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7.3倍、1.8倍、15.2倍,我国外贸规模更大、结构更优、活力更强。

高质量发展含金量十足 外贸的“蛋糕”更大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3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较2012年增长超过了17万亿元,相当于一个外贸排在前面国家一年的进出口量。同期,海关监管货物量也大幅增长了54.5%。

进入新时代,外贸的“蛋糕”更大了,高质量发展含金量也更足了。赵增连从以下几方面介绍:

创新让中国外贸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2023年,我国出口高技术产品同比增长6%,占出口总值的18.7%。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增长9.3%,占整体出口的21%;

绿色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鲜明的底色。我国出口的每10辆汽车中有4辆是电动汽车,每10辆轨道机车中有7辆是电力机车,出口的蓄电池近九成是锂电池,外贸出口的绿色属性更强了;

区域协调发展稳固了外贸的底盘。东部地区进出口连续三年超过30万亿元,中西部地区外贸占比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东北三省2023年进出口增速比全国快了1.6个百分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区域战略已成为外贸的动力源。党的十八大以来,贡献了外贸增长的近六成。

今年以来,外贸的出色表现更反映出中国外贸转型升级成效显著、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上半年,中国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超过21万亿元,再创新高。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持续走俏海外市场,为中国外贸提质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总的看,上半年我国外贸创下了新高,经营主体活力充足,传统动能优势稳固,新动能也不断涌现,外贸持续向好基础扎实,成绩来之不易、鼓舞人心。”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说。

对于外贸下一步走势,吕大良表示,有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和产业体系配套完整优势作支撑,有各项稳外贸政策举措保驾护航,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必将为我国外贸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国外贸也必将行稳致远。

扩大自主开放 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

中国外贸的高质量发展也让全球贸易伙伴共享了中国超大市场机遇。

近年来,我国实施扩大进口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动扩大进口。首创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连续6年举办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有序扩大市场准入,准许477种优质农产品输华。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主动降低关税,关税总水平目前已经降至7.3%,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透过数据看成效。我国进口整体规模多年稳居世界第二,由2012年的11.49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7.99万亿元。消费市场空间日益扩大,带动消费品累计进口超过了16万亿元。中国市场机遇惠及全球,2023年,我国进口来源地覆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最不发达国家进口的农产品和机电产品等,较2012年成倍增长。

为每届进博会量身定制通关便利措施,优化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检验监管模式,开辟了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加快口岸通关……海关多措并举,全力落实国家扩大进口决策部署。

赵增连表示,外贸的发展不是靠单边保护出来的,而是要靠开放赢得发展,靠合作求得共赢。“小院高墙”只会自我孤立,开放共享才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下一步,海关将进一步深化进口通关监管创新,支持进博会、消博会等重要开放平台建设,还将稳妥有序扩大农食产品市场准入,创新检验检疫模式,扩大‘先放后检’、第三方采信等试点范围,为扩大进口提供更优的通关监管和服务,让中国的大市场成为世界的大机遇。”吕大良说。

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推进海关现代化

进一步全面深化海关改革、推进海关现代化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海关总署以建设智慧海关、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等为抓手,推进现代化海关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

建立鲜活农食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实现“优先检测、即检即放”;推出“船边直提”“抵港直装”、创新“联动接卸”模式、实施“一站式化验”改革;运用先进设施设备和新一代数字化技术提升监管效能;打造“一站式、大数据、多功能、标准化、便利化”的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出实招、优服务、强硬件、搭平台多方面工作,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以大数据为支撑,运用智能装备构建国门安全的“智能长城”;持续优化海关业务流程,实施顺势监管,最大限度便利人员和货物跨境流动;广泛应用新技术智能装备,有效提升风险甄别、监管检查、涉企服务等海关作业效能……围绕“安全、便利、高效”三大关键词,智慧海关全面展开,成为进一步推进海关改革的重要抓手。

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是推进海关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我国跨境电商跑出“加速度”。据海关统计,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较2018年增长了1.2倍;初步测算,今年上半年进出口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现在海关每年监管的跨境电商、跨境邮件快件包裹量达70多亿件,平均每天有2000万件左右。对此,海关也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开发应用跨境电商通关服务系统,着力提升跨境电商通关效率。”吕大良介绍。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于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从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创新发展数字贸易,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方面作出安排。

对此,赵增连表示,海关总署已初步研究形成了“1+1+4”的框架思路。他进一步介绍,“1”是一个目标,主要是对标对表全会提出的总目标,及时调整进一步全面深化海关改革、推进海关现代化的总体工作安排,做到与总目标有效承接、同频共振,以海关现代化服务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第二个“1”是一个“总抓手”,即加快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智关强国”行动;“4”是四方面重点工作任务,即“四个围绕、四个进一步”: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完善海关守护国门安全机制;围绕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海关促进开放发展机制;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海关法规制度;围绕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海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机制。

(责编:王震、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