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5:39:00 来源: sp20241216
近日,民政部等21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这是国家层面首个面向流动儿童群体专门制定的关爱保护政策文件,体现了国家对流动儿童的深切关怀,为各地做好促进流动儿童融入城市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引。
流动儿童泛指长期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离开户籍地生活学习的群体。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0-17岁流动儿童规模7109万人。人口流动从宏观层面来看,无疑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生动体现,它反映了经济的活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然而,对于这些流动儿童而言,他们在异地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医疗保障的衔接难题、心理适应的压力以及社交圈子的重建困境等。流动儿童的状况紧密牵动着万千家庭的心弦,已然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民生大事。因此,聚焦流动儿童需求,加强特殊关爱服务,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发展和未来着想,是必然之举。
流动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融入居住地的生活,如何在居住地享有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如何应对心理适应不良、社交困难等问题。此次出台的《行动方案》围绕完善制度措施提升保障水平、加强关爱服务促进健康成长等方面作出部署和分工。其中,首次建立《流动儿童在居住地享有关爱服务基础清单》,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发展保障等6个方面梳理了19项关爱服务具体内容。可以想见,随着《行动方案》的落实落地,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举措将为流动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到2026年,流动儿童相关政策制度更加优化健全,关爱服务工作更加精准有效;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均等优质,流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权益得到全面保障……实现《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让流动儿童真正融入城市,离不开政府、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各方群策群力。
首先,在实际操作中,政府部门和社区工作者可以通过上门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全面做好摸底排查工作,详细记录每一个流动儿童的家庭状况、学习情况、健康状况等信息,建立起清晰准确的台账,为后续的关爱保护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其次,关爱保护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要切实做在平常的生活点滴中,抓在经常的互动交流里,真正落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比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关爱活动,为流动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疏导;社区可以开设专门的活动中心,为他们提供安全的娱乐和学习场所,切实解决流动儿童群体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
近期,在山东青岛,社区工作人员对摸排出来的每一条流动儿童数据逐一上门,详细了解家庭、孩子的安全与生活保障、情感与教育的支持情况并进行评估。在安徽淮北,建成启用“鸿雁守护驿站”,配有儿童图书、玩具和体育器材,专职社工和志愿者团队提供服务。这些已有的基层实践,可以为各地用心用情走近流动儿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提供有益借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要求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从这个角度看,把关爱流动儿童工作上升到国家层面作出顶层设计,促进流动儿童均等享有高质量权益保障和关爱服务,对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守护社会安定、公平、和谐,有着现实而长远的意义。
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有一定的复杂性,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凝聚强大合力,营造良好氛围,共同为流动儿童创造一个包容的城市环境,他们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编:尹深、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