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2 22:42:50 来源: sp20241222
南方网讯(记者/胡澳靖 苏若倩)今天,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五周年。五年来,大湾区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上不断添砖加瓦,已成为国家战略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环。珠江奔流,南海捧珠,在洋流与陆地交汇之处,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正以蓬勃欣荣之势大放华光,大湾区人正以积极昂扬的面貌追逐发展机遇。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粤港澳的产业协作体系就已初现雏形。三地有着同根同源的历史地缘、四十多年的合作交流经验,“大珠三角”“泛珠合作”“一湾三区”等概念早已进入地方乃至国家战略规划议程。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2019年2月18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大湾区建设在党和国家的谋篇布局下开始全面推进,粤港澳三地的联系也愈加紧密。而对于生活在大湾区11城的居民来说,相较于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更为切实的体会是认同感的提升,大家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大湾区人。
为了让大湾区人更便捷地工作生活,这些年来,大湾区铺路架桥、移山填海,大手笔造就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超级工程。23条高铁、40条主要城际铁路穿针引线,将城市间的距离缩短再缩短,无数的人、货在轨道上的大湾区实现了内循环。同时,通过世界湾区中吞吐量最强的亿吨区域港口群和三大国际航空枢纽,大湾区加速了地区对外贸易与交流,形成了经济外循环。有了海、陆、空360°立体“硬联通”的支持,粤、港、澳三地在物理空间上逐渐融合,大湾区人在“一小时生活圈”中自如地南下北上、跨城跨境工作生活。可以说,这就是新时代大湾区版的“想要富,先修路”。
而在“一国两制、三关税区、三种货币”的特殊背景下,想要让大湾区发展更顺畅、大湾区人的生活更舒心,除了“硬联通”,更需要“软联通”。这些年来,内地城市与香港、澳门不断尝试打破制度壁垒、深度交流合作,努力从互惠互利进阶到真正的互联互通。为了创业办事更智能,港澳企业商事登记实现“一网通办”;为了病人就医治疗更高效,港澳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可按规使用;为了市民跨境消费更便捷,无差别式支付服务已普及三地。
除了软硬联通,美好生活还离不开智造与科创。大湾区不仅是自由包容的开放前沿、宜业宜居的幸福处所,更是聚智汇才的科创宝地。目前,大湾区已落地国家重点实验室50余个,重大科研平台、企业创新中心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加速聚集。在这里,华为不断突破技术封锁将中国“5G”骄傲地打上屏幕、无人驾驶出租车行驶在广州南沙街头、“零百加速”最快的纯电超跑诞生于广汽埃安......科创水平的提高带来的不仅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大湾区人的生活也在科创成果转化中越来越美好。
从硬核基建到制度对接,再到深度科创合作,大湾区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产业转型升级、科技进步创新,每一个数据和指标的增加都落实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转化为利民惠民的点点滴滴。硬联通、软联通与智联通相辅相成,让生活在这里的大湾区人真正实现心联通。
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大湾区人的未来必会在日出日落的平凡生活里更加绚烂,大湾区的前景必会在潮起潮平的时代变革里更加壮阔。
总策划:侯小军
总统筹:金强 张纯青
统 筹:李琳 朱景
策 划:苏若倩 胡澳靖
剪 辑:李江锐
配 音:江雨婧
设 计:汪婉莹
校 对:陈学德
实习生:吴可钒
(责编:徐婵、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