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3 01:53:32 来源: sp20241213
图①:浙江省东阳市明代古建筑卢宅肃雍堂中的月梁。 图②:山西省五台县佛光寺大殿梁架结构示意图,其中标橙色部分即为月梁。 图③:在记述我国江南地区古建筑营造的专著《营造法原》中,记录了扁作厅内主要构件的名称,其中“山界梁”“大梁”均为月梁。 图④: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清代廊桥护关桥上的月梁。 图①至图④均为刘杰提供 图⑤: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明代古建筑宝纶阁中的月梁。 资料图片 图⑥:上海“今潮8弄”的玉兔和月球灯光装置。 “今潮8弄”供图
“梁”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最重要的结构构件之一,它承托着建筑物上部构件的重量,是木构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具体位置、形状和结构功能等,梁还有不同的名称。所谓“月梁”,指的是做成“新月”形制的梁——两端呈弧形,中段微微上拱,整体形象弯曲得近似新月。
纵贯古今的皎皎明月,寄托着中国人思乡思亲、渴望团圆、祈盼幸福的美好愿景,也因此成为漫漫历史长河中独具一格的传统文化符号。而作为木构建筑上的一轮新月,月梁既需要符合力学要求的高跨比,又有精雕细琢的细节美——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在如月如虹的月梁上完美展现。
——编 者
在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柔曲精巧的梁是一种独特的存在。走进气宇轩昂的殿堂时,全部梁架结构一目了然,其中最能吸引人们目光的,便是那形如月、曲如虹的月梁。
月梁之制:富有力度感的装饰趣味
“月梁”肇始于哪个时代?现存历史文献尚无确凿证据。不过,类似月梁形状的建筑构件在汉代文赋中已有记录。东汉史学家班固在《西都赋》中对长安未央宫中的木梁描述为“因瑰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三国时期,魏人张揖续编《尔雅》所成之书《广雅》中记录有“曲梁”。据推测,“虹梁”和“曲梁”应该是后世月梁一类的拱形梁栿木构件的早期雏形及其称谓。
建于唐中晚期的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中的月梁,一般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月梁构件。佛光寺东大殿内槽之上的“四椽明栿”和外槽之上的“明乳栿”都是非常典型的月梁做法。其实,比佛光寺东大殿还早的南禅寺大殿,“四椽明栿”已然具备月梁形制的基本特征了。五代吴越国时期的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中,同样采用了月梁构件,但梁身接近浑圆,在建筑史学界被称为“圆身月梁”,显示出当时福建地区别样的地域风格。
北宋崇宁年间颁行的《营造法式》也对“月梁之制”做了详细说明,大致意思是:月梁用于明栿(露明的梁架),其特点是梁身拱起呈曲梁形态,梁身两侧及底面处理成琴面的形式。《营造法式》规定,月梁的断面是长方形,梁的高度远大于其宽度,非常适合主要承受弯矩作用的木梁结构特征,因此,其制度符合现代结构科学的原理。月梁在梁底、梁背、梁肩等部位都会做成缓和的曲线或折线形式,使得其造型呈现出富有力度感的装饰趣味。由于月梁在宋式建筑的诸多构件中具有重要地位,往往配置于府邸官宅中厅堂、轩廊或檐廊等重要空间的木构梁架中,是华堂屋厦中装饰的一大重点。
月梁之形:展现多样性的地域风格
北宋是我国古代官式建筑中月梁制度化的最后一个时期,也是其发展的巅峰期。到了明代之后,长江以北的木构建筑中月梁趋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在金元时期盛行的方形断面直梁构件。北京紫禁城内的宫阙楼阁中,月梁样式的木构件几乎绝迹,只有在少许明代初期的遗存中,可以见到月梁以别样的身份呈现。例如,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钟粹宫,其配殿山墙的仿木琉璃装饰构件,仍保留了弯曲如虹的月梁样式。
但在长江以南地区,月梁的做法仍广泛流布直至近代。例如,在浙江金华(即古代婺州)一带,传统木构建筑营造中还保存着月梁的形制与做法。在古建筑专家王仲奋所著的《婺州民居营建技术》中提及:婺州地区称五架梁为大梁,三架梁为二梁或小梁。婺州地区对门面、廊轩等视线所及的部分,讲究高大宽敞的气魄和华丽的雕饰,普遍把梁头做成微弯的形状,有木鱼状、冬瓜状、龙须状等,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木鱼梁”“冬瓜梁”“龙须梁”等。大梁和小梁所采用的月梁形状与做法基本相同,只是梁的长度和断面尺寸有差别。
与婺州相邻、建筑形制又极其相似的安徽徽州(今安徽黄山等地),也很好地将宋式的月梁制度保存了下来。徽州与婺州两地的经济与文化关系紧密,工匠交流频繁,在营造技术方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在具体的月梁制作上,徽州一带传统建筑中的月梁断面形制发生了变化:宋式的矩形断面依然有所保存,不过,大多数的月梁断面已从长方形变为适应原木自身形体的圆形。这一变化,一方面是为适应原木自身形体呈圆形的材料特征,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受到了北方建筑文化的影响。
位于安徽黄山徽州区呈坎村的宝纶阁,是徽州地区月梁形制保存得最完整、也是最华丽的明代建筑遗存之一,是明代中后期徽州地区木构建筑的杰作。除了厅堂内梁架运用了月梁形制之外,其寝殿的11个开间正立面上的额枋也采用了月梁的造型,重檐配上月梁形的额枋,使得建筑越发庄严而华丽。
坐落在浙江宁波灵山上的保国寺北宋大殿是极具影响力的木构建筑遗存。在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月梁以华丽而不失庄重的形象出现。宁波在唐宋的部分时期曾被称为明州,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出海门户,当时用于建造的木材绝大多数通过海运而来,如果用整料加工,对于又高又曲的装饰性月梁来讲,其原材料的成本较高。因此,宁波地区月梁最大的特色是采用虚拼构造,梁身下部为实木,实木背部采用拼板,上下拼板间用竹钉固定,拼板内侧凿挖燕尾榫口,从上向下扣入实木背上的定桩。因为梁枋与柱身须直背平接,月梁拱肩不会超出梁的直背,因而无法形成梁身整体起拱的效果,通过在梁身上部的拼板表面做出厚度差形成拱肩,故称为“隐肩”月梁。虚拼月梁侧面平直,适用样板直接勾画轮廓和纹样,用材和加工效率较高。宁波工匠对月梁拼合工艺的独特做法,既体现了“小材大用”的节俭观念,也反映出兼顾美观的追求。
除上述提到的传统木作发达地区外,南方其他地区也随处可见月梁的身影,如浙江温州楠溪江传统村落的民居、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时思寺等,各地月梁的形式丰富多样,如璀璨群星般展现出中国木构建筑的地域风格和魅力。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教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木质科学委员会专家委员,本报记者黄晓慧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5日 05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