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805/f362a14e-9fba-4b83-a2e6-cae73263ed70_zsite.jpg)
8月5日,甘肃省兰州市,在2024第17届中国(兰州)艺术品收藏博览会“丝路英萃·陇上遗珠”甘肃非遗交流展上,平凉市非遗根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甘博展示自己的根雕作品《丝路共生》。《丝路共生》运用圆雕、透雕技法创作而成,再现悠远岁月中的痕迹,其巧妙地利用黄桑木树根的自然形态,通过精湛的雕刻技艺,将古老的丝绸之路文化与现代审美进行了结合。
中新社
记者 李亚龙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805/47e4ffbf-fd5a-49ca-a29b-8d14f9092055_zsite.jpg)
8月5日,甘肃省兰州市,在2024第17届中国(兰州)艺术品收藏博览会“丝路英萃·陇上遗珠”甘肃非遗交流展上,平凉市非遗根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甘博展示自己的根雕作品《丝路共生》。《丝路共生》运用圆雕、透雕技法创作而成,再现悠远岁月中的痕迹,其巧妙地利用黄桑木树根的自然形态,通过精湛的雕刻技艺,将古老的丝绸之路文化与现代审美进行了结合。
中新社
记者 李亚龙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805/edf7a8cf-56e6-4652-b4ff-fcb18f0e6d85_zsite.jpg)
8月5日,甘肃省兰州市,在2024第17届中国(兰州)艺术品收藏博览会“丝路英萃·陇上遗珠”甘肃非遗交流展上,平凉市非遗根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甘博展示自己的根雕作品《母亲的味道》。甘博从事根雕艺术创作20多年,他认为根雕之美,七分天成,三分雕琢,雕刻过程中不宜破坏太大,尽量贴近自然。他在家乡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四处发掘根雕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对每件作品仔细琢磨、反复推敲、顺势而作,凭着精湛的根雕技艺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金银铜奖80多次。
中新社
记者 李亚龙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805/7c3053b1-916a-417d-9d3a-0f987eb7311d_zsite.jpg)
8月5日,甘肃省兰州市,在2024第17届中国(兰州)艺术品收藏博览会“丝路英萃·陇上遗珠”甘肃非遗交流展上,平凉市非遗根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甘博展示自己的根雕作品《父亲的手艺》。甘博从事根雕艺术创作20多年,他认为根雕之美,七分天成,三分雕琢,雕刻过程中不宜破坏太大,尽量贴近自然。他在家乡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四处发掘根雕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对每件作品仔细琢磨、反复推敲、顺势而作,凭着精湛的根雕技艺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金银铜奖80多次。
中新社
记者 李亚龙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805/26fbc9c6-3f5d-45a6-a58a-108a79b6beed_zsite.jpg)
8月5日,甘肃省兰州市,在2024第17届中国(兰州)艺术品收藏博览会“丝路英萃·陇上遗珠”甘肃非遗交流展上,平凉市非遗根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甘博展示自己的根雕作品《又见敦煌》。甘博从事根雕艺术创作20多年,他认为根雕之美,七分天成,三分雕琢,雕刻过程中不宜破坏太大,尽量贴近自然。他在家乡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四处发掘根雕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对每件作品仔细琢磨、反复推敲、顺势而作,凭着精湛的根雕技艺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金银铜奖80多次。
中新社
记者 李亚龙 摄
【编辑:韦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