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长江故事

发布时间:2024-12-23 19:52:53 来源: sp20241223

  10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九江市先后考察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了解当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石化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等情况。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哺育着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大江上下,登大坝、乘江船、访农家,情牵母亲河保护,指引高质量发展……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体现出总书记对长江长久的牵挂、至深的情怀。

  (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6年1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彼时,正是沿岸一些地方快马加鞭上项目之际。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振聋发聩:“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沿江省份和有关部门着力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转型发展,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心系长江之变,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再启长江之行,宜昌、荆州、岳阳、武汉,一路望闻问切,进一步开出药方:

  “治好长江之病还是用老中医的办法,追根溯源、分类施策。开展生态大普查,系统梳理隐患和风险,对母亲河做一个大体检。祛风驱寒、舒筋活血、通络经脉,既治已病,也治未病,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念之行之,只为大江焕新颜。

  2016年,上游重庆;2018年,中游武汉;2020年,下游南京——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多场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领航,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守护一江澄碧。

  (二)“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搞没了”

  “我2007年去过一次崇明,都快10年了。”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听到有关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回忆。

  “崇明岛现在是什么保护级别?”“有没有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会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问得细致,关注和牵挂溢于言表。

  上世纪90年代,由于非法捕猎、产业污染等原因,崇明东滩这一鸟类迁徙的“国际加油站”一度面临生态危机。近年来,当地先后关停近千家污染企业,修复生态环境,候鸟数量连年攀升。崇明绿色转型发展持续加快,2023年入选全国首批“和美海岛”。

  崇明之变是长江生态治理成效的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流域的生态保护,反复强调“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搞没了”。

  一项项有力举措相继出台: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实施;长江保护法实施……

  2020年以来,长江干流水质连续3年保持Ⅱ类。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多样性恢复向好,“微笑天使”江豚频频露脸;在长江消失多年的鳤鱼出现频次快速增加;“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鲚重回洞庭湖产卵。

  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黄桂云至今难忘那一刻: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峡大坝左岸坝首考察。她和同事向总书记汇报了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和珍稀植物保护情况。

  “你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总书记的肯定,让坚守长江珍稀植物抢救保护一线20多年的黄桂云激动不已。

  “我向总书记承诺,到‘十三五’末,我们保护的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品种将达到1000种。”黄桂云说,如今这一数字已达1380种2.98万株。

  (三)“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2013年7月21日,星期天,中到大雨”——退休快十年的顾强生,一直保留着当年的这本笔记。

  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码头上风大雨急,总书记卷着裤腿,撑着雨伞,边走边问:“内地港口是不是发展潜力很大,到东南沿海的集装箱多吗?”

  “60%是外贸箱,40%是内贸箱,内地港口很有潜力。”时任武汉港务集团总经理顾强生回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按照总书记指明的方向,阳逻港如今已开通各类集装箱航线20余条,实现“航运向东入海、班列向西入欧”,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

  沿江而上,重庆。

  俯瞰两江新区果园港,江岸线上,16个5000吨级泊位依次排列,130万平方米的堆场上一片忙碌。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考察,要求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仅几年时间,这个传统内河港口变身“世界的中转站”,货物通达100余个国家和地区300余个港口,大大拉近了我国西部内陆与世界的距离。

  通江达海,习近平总书记以全球化视野擘画出新时代万里长江图:

  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统筹陆海开放,扩大沿边开放,打造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开放走廊,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长江潮、中国潮、世界潮交融激荡,新时代长江气象万千。

  (四)“让渔民们稳得住、能致富”

  保护长江,十年禁渔。2019年,长江干流、重要支流的渔民退捕转产工作启动,安徽马鞍山渔民陈兰香就是其中之一。

  上岸干点啥?“靠江吃江”20多年的她,一度十分迷茫。

  民生最关情。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马鞍山市薛家洼考察,强调“长江禁渔也不是把渔民甩上岸就不管了,要把相关工作做细做实,多开发就业渠道和公益性岗位,让渔民们稳得住、能致富”。

  渔民最懂长江,渔民最爱长江。沿江市县创设护鱼员、护豚员、护鲟员等公益性岗位,政府购买服务,吸纳退捕渔民协助开展渔政管理,捕鱼人变为护鱼人。

  如今,陈兰香办起了劳务公司,做得风生水起,仅上半年公司合同金额已超去年全年。这个昔日的渔民“三姑娘”笑得合不拢嘴,直言“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

  搬迁安置,休养生态。包括长江源在内的三江源地区,多年来累计安排约10万农牧民通过易地搬迁等方式过上安居生活。

  “从前住帐篷、睡地上、点羊油灯,现在住新房、睡床上、家电齐全……”看着窗明几净的客厅,青海格尔木长江源村村民申格总会想起7年前的情景。

  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申格家,详细了解他们一家的生活情况,申格兴奋地介绍从平均海拔4700多米的沱沱河地区搬迁到新家园后,家里生活的巨大变化。

  “你们的幸福生活还长着呢”,总书记的话让他心中更暖。

  (五)“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

  湖北省宜昌市许家冲村俯临长江,景色秀美,是“坝头库首第一村”。今年夏天,这里的家庭旅馆一房难求。

  “5年前,总书记来过我们村。”村支部书记谢蓉记忆犹新:2018年的春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考察。沿着宽敞的村道进村,在村委会广场边,总书记走到正在便民洗衣池洗衣服的村民中间,高兴地同大家拉起家常。

  村民们告诉总书记,过去是在江边洗衣服,现在村里建了洗衣池,用上自来水,污水也集中处理,这样既照顾到生活习惯又很环保。

  “日子过得好吧?”习近平总书记问。

  一位白发如雪的老人,笑着回答:“非常好!”

  笑声里,总书记对大家说:“看你们日子过得好,我高兴!”

  “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许家冲村的群众向着美好生活奋斗,从“移民村”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一年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8年增加近两万元,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人民的愿望,总书记牢记在心:“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记者邹伟、王立彬、胡璐)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