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索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发展新模式 率先制定“地方标准”

发布时间:2024-12-21 16:21:42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网 上海11月17日电 (记者 陈静)“上海正积极打造亚洲医学中心城市,推动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发展。”海医会(全称为: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国际医疗与特需服务专委会主委、上海市医学会涉外医疗专科分会主委顾静文教授17日对记者表示,高水平公立医院是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主力军,将促进三级医院服务结构优化调整,基本医疗下沉,抢占医疗服务新赛道。

第四届海峡两岸国际医疗与特需服务发展大会开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际医疗中心供图)

  在17日开幕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国际医疗与特需服务发展大会上,记者了解到,上海已颁布《关于本市高水平公立医院开展国际医疗旅游试点的工作方案》,首批确定沪上13家创新意识强、技术水平高、学科优势显著、有国际医疗基础的三甲综合医院和三级专科医院作为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单位。

  据介绍,国际医疗服务是具有国际化要求和特征的高品质医疗,并非单纯的“特需医疗”,而是集医疗、管理、服务、文旅、保险等多方融合的新兴领域。优质的国际医疗服务可以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等不同层次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有助于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医疗国际影响力。

  顾静文教授指出,上海生活着大量外籍人士,还有不少外籍人士出入境,优质国际医疗服务是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国际大都市重要保障,亦是医疗层面彰显国际影响力的组成部分。她详细介绍了上海国际旅游医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019年《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正式提出发展医疗旅游,建设有竞争力的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2020年8月,上海市卫健委率先在非公立医疗机构中遴选出首批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及种子培育机构,之后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推进健康保险和医疗支付与国际接轨”。

顾静文教授在大会上以《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建设与规范探索》为题作主旨演讲。(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际医疗中心供图)

  据悉,当日起举行的大会聚焦国际旅游医疗服务“规范·创新·融合·发展”的主题,海内外的医护工作者、专家学者,中国多地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商业保险机构人员等就国际医疗服务相关的规范建设、发展、人才培养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等内容展开交流。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探索国际旅游医疗服务模式的过程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际医疗中心牵头制定“国际医疗服务规范”上海市地方标准。据透露,该地方标准将详细规定机构、人员、医疗质量、服务管理、支付模式等。顾静文教授指出,上海在国际医疗服务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并没有统一的服务规范和标准。目前,上海乃至全国还没有国际医疗服务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指引。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际医疗中心主任,她透露,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将致力完善公立医院开展国际医疗旅游的机制模式,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对于公立医院开展国际医疗旅游试点,顾静文教授认为,应建立公立医院开展国际医疗旅游院内管理制度、加强国际医疗服务学科能力建设和人才培训培养、积极推动国际医疗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公立医院医疗旅游服务价格和支付机制等。

  据悉,本次会议借助上海市医学会涉外医疗专科分会的学术交流平台,由海医会国际医疗与特需服务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际医疗中心承办。国际医疗服务的发展永远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本届大会专门开辟了关于国际化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专题论坛,探讨全科医师培养新模式、新进展。(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