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游:艺术的花朵开满乡野

发布时间:2025-01-07 18:39:04 来源: sp20250107

原标题:艺术的花朵开满乡野

      【乡村新印象】

   十月,浙江龙游溪口古镇,灵山江水带着丝丝秋意,更加潋滟和清澈。江面上,几组竹子打造的“竹山”格外显眼,这是吉林师范大学李洪波教授创作的《山水》艺术作品。蓝天、白云、绿树、古民居,还有这幅作品,一起倒映在一江碧波中,美得不禁让人想起宋代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

   金秋时节,一场艺术盛宴——“龙游水脉艺术节”正在龙游灵山江沿线、溪口古镇、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等地方火热举办。自七月份以来,来自5个国家的130多位艺术家深入龙游乡村、学校、街区各个角落,创作了400余件艺术作品。他们将竹子、宣纸、岩石等乡土元素与对自然、乡村的独特思考结合在一起,开启了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乡村文化的对话和融合。

   水脉艺术节总策划吴琴芬是土生土长的溪口人,作为一名返乡青年,她想为家乡的建设注入艺术的元素:“回归乡村,就是回到了母体,回归了本源。作为‘艺术乡建’的践行者,我们要以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助力乡村建设。”

   龙游,位于浙江衢州市,有着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在春秋时期这里是“姑蔑”古国。近年来,龙游全力发展文化旅游事业,打造了浦山、溪口、汀塘圩村等一批带有浓厚艺术气息的地标性村镇,成功获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和浙江省首批美丽县城试点县。

   走进溪口未来乡村,“艺术在溪口”的宣传牌在村口很是醒目。过去,这里是一个黄铁矿职工生活区,随着产业转型,大量人员和资金从这里撤离,许多生活空间闲置,村子不复往日的风光。2019年,溪口镇乘着浙江省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的东风,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在这里积极探索“乡村未来社区”概念。

   水脉艺术节在未来乡村专门设置了瓷米文创和体育馆艺术展区,李洪波、王雷、吴巧玲、张纪朋等数十位艺术家在这里驻地创作。雕塑家田力来自北京,在这里已经定居两年多了,他全程参与了艺术节的策划、布展等工作,对每一位参展人和每一幅作品都非常熟悉:“许多作品用当地竹子或宣纸做材料,他们在用一种创新的纤维艺术形式与乡村对话。”展览吸引了周围许多村民参观,许多外地艺术爱好者也都慕名而来。这几日,村子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场展览,让村民看到了久违的繁荣景象。

   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是龙游古城的核心区域,这里曾是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百年的城墙、牌坊、老屋、祠堂与当代艺术美丽邂逅,会发生什么精彩故事呢?

   一座老屋大厅的天井水池内,一圈一圈五彩缤纷的塑料盆装满雨水,阳光照射下,盆中的水开始“波动”起来,静谧的老屋瞬间有了生气。这组作品名叫《涟漪》,作者张愉解释说:“我在传统建筑天井排水池里,用乡村生活中常用的塑料制品,环环叠加,模拟出雨水落池的涟漪。”

   艺术家刘水洋的生态装置作品《万千生长》,将竹子用人工弯曲缠绕在老巷子里的一根电线杆上,和旁边的老建筑相互映衬,使得整个巷子都有了生机和活力。艺术家朱离子格的装置系列作品《笔触》,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钢丝球,让老房子与老巷子有了全新联结。

   绘画、雕塑、电影、音乐、多媒体装置等多种当代艺术,在老街老巷的庭院、天井、围墙里,找到了归宿。程近,英国剑桥大学艺术史系学生,专程回到家乡龙游来探寻这场前所未有的艺术节。她说:“这里的空间在艺术创作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塑造作用,而艺术也为这些空间注入了新的生命。”

   泥美术馆,是溪口镇首个“溪边美术馆”。这里正在举办《鱼多肉足》《经典乡村——名家名作展》等多个反映乡村主题的展览。你能想象它曾是一座废弃的乡村水电站吗?几年前,美术馆的主人——国际荷赛奖获得者傅拥军回到家乡龙游后,便和这座水电站“对上了眼”。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废弃的水电站摇身一变,成为满载艺术基因的美术馆。

   在这里,傅拥军一心想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中国乡村摄影中心:“我们可以在这里做中国乡村摄影的研究和创作,通过新兴的艺术空间讲好属于中国的乡村故事。”

(责编:孙红丽、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