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6 05:16:32 来源: sp20241226
“治不好也得给我治!不然所有人都得给她陪葬!”“嗯?我也要吗?关我什么事呀!”
“我现在只是个下人,只能在这里吃饭,呜呜呜……”“怎么啦?我在这里吃得蛮香的呀。”
“哎呀,王妈她们还在,你别这样,讨厌讨厌讨厌(跺脚)。”“刚拖的地给我踩脏了,烦死了烦死了烦死了!”
如果上述台词让你觉得有些熟悉,又有些不熟悉,恭喜你,你正是《重生之我在霸总短剧里当保姆》的最佳受众。曾几何时,打着“霸总”“甜宠”“虐恋”等标签的网文、短剧一度风靡全网,其中众多“经典”桥段,让人欲罢不能,明知剧情烂俗还要继续追下去。然而,在最近爆红的这部短剧中,那些大撒狗血的标签桥段保持了原汁原味,主角却如同标题所示,换成了与恋爱情节格格不入的保姆“王妈”。
剧中,王妈每天看着霸道总裁顾总和他身边的痴男怨女“花式发癫”,并以普通打工人的身份和逻辑对其展开吐槽,让观众在爆笑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对此,有网友称:“以前代入女主:好爽好浪漫;现在代入保姆:好癫好无语。”短短一个月内,这部低成本、小制作、处处透着粗糙的短剧,为主创账号涨粉超300万。
打开短视频平台的搜索栏,不难发现,除了这部作品以外,最近还有不少主打“解构”的短剧新鲜出炉。从《重生之我在娱乐圈文里当助理》到《重生之我在古装剧里当丫鬟》,几乎所有流行过或正在流行的题材类型,都逃不过一番以配角为主视角的拆解。
在这些短剧中,主创一边拍着最陈旧的桥段、玩着最俗的梗,一边通过视角变换,使观众凌驾于这些内容之上,体验强烈辛辣的讽刺。这使得这类剧本创作一方面并不困难,另一方面又显得颇为“脱俗”,因而扎堆出现。一时间,“解构流行”成了新的流行,观众收获了乐子,主创收获了流量。
然而,破梗容易造梗难,对“烂梗”的解构,只能在最初提出来时令人眼前一亮,调剂观众口味。无论是在新兴的短剧市场,还是在更大、更传统的其他文艺作品市场,以解构为主题的作品,都不足以成为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主食。
这些作品之所以能被创作出来,且好看好笑,归根结底是因为它们解构的对象已经是十分成熟的创作模板。毕竟,如果没有先前那些霸总文把“陪葬体”“跺脚脚”之类的桥段变成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后来的“王妈”又能吐槽什么呢?
因此,当我们以解构的形式否定一种创作模板时,还需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次性”的。一旦原有的成熟模板被彻底颠覆,与之相关的讽刺和吐槽也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像塞万提斯用《堂吉诃德》“埋葬了一切的骑士小说”一般,这部作品既让之前的无数骑士小说变成了笑话,同时也让自己成了空前绝后的“最后一部”。
那么,《重生之我在霸总短剧里当保姆》等作品的流行,体现了观众对文艺作品怎样的追求?从之前的分析中,我们不难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不是“解构为王”,而是在解构之后,如何找到更现代、更符合逻辑、更贴近观众生活的新型创作模式。
观众常常疑惑,那些充斥着“烂梗”的霸总文、古装剧,凭什么火了那么多年?但与此同时,也正是观众在为那些作品买单。现实提醒我们,这些创作模板确实精准命中了受众群体的某些底层需求。
人们渴望爱情,于是偶像剧经久不衰,人们疲倦于现实世界,于是古装、仙侠剧日益流行……这些东西看起来是“俗”的,但俗得有理,不应被全盘否定。应该被否定的,是那些只知道满足类型要求而“偷懒”的创作,以及没有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陈旧思路。
而这,或许正是“王妈”们在火过之后,能给市场留下的长期遗产。
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