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五年“马力”十足 粤港携手推动产业发展“快马加鞭”

发布时间:2024-12-27 15:07:31 来源: sp20241227

  大湾区五年“马力”十足

  粤港携手打造从化马场 推动产业发展“快马加鞭”

  从广州市区驱车一个多小时,到达依山傍水的从化区。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就坐落在从化流溪河畔的半山腰上,四周树木葱郁,山峰连绵。五年前的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提出加强香港与内地合作,推进马匹运动及相关产业发展。五年来,已有超过2.5万匹次赛马往返粤港两地,从化马场也从世界级的马匹训练中心,变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马产业发展的核心项目,也成为“一国两制”下粤港两地制度创新、优势互补的生动写照,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马力”。

  消费增长新动力

  2009年,正筹备举办亚运会的广州,成为内地地区第一个举办国际马术比赛的城市。广州亚组委由于缺乏相关经验,选择向香港“求援”,与全球规模最大的赛马机构之一的香港赛马会签署合作协议。

  香港赛马会为亚运会马术项目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包括从化马场的场地建设和技术支持。赛后,从化马场移交给香港赛马会进行改造、扩建,发展成了一个世界级马匹训练中心。

  与历史悠久的香港跑马地马场以及世界知名的香港沙田马场相比,“年轻”的从化马场有何独特之处?香港赛马会内地事务部主管陈岳鹏告诉记者,在环境、训练设施、治疗和康复设施方面,从化马场都有着更优越的条件。

  从化马场占地150多公顷,面积超过20个标准足球场,宽敞的环境能让马匹心情舒畅。从化马场的训练设施也更为先进,拥有一条香港没有的登山跑道,可以专门训练马匹的后肢力量。此外,从化马场还有全国首屈一指的国际级马医院和马匹治疗设施。“马匹在从化马场接受训练和治疗后再回到香港比赛,通常都有相当好的成绩。”陈岳鹏笑着说。

  未来,从化马场不仅是马匹训练中心,还计划从2026年4月起举办常规赛马赛事。从化马场正在兴建一个可容纳超过9500人的观众看台,预计2025年竣工。“我们相信从化马场将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陈岳鹏期待常规赛马赛事的举行可以带来更多游客、更多经济增长点,推动体育、文化、旅游不同的产业链相互融合,助力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马产业的“种子”

  马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据统计,从化马场有近900名员工,其中大部分是内地员工,超过400名员工是从化本地居民。

  从化居民郑文深6年前怀着对动物的热爱,成为了从化马场的一名马房助理。他每天凌晨4点开始工作,主要负责照料马匹,包括梳洗、饲喂,以及操练的准备工作。

  马房助理的工作不算轻松,但一聊起马,郑文深的嘴角就止不住上扬。他告诉记者,他最喜欢梳理马的鬃毛,和马进行亲密的肢体接触,“马就像自己家里养的狗一样,很亲切,相处起来很放松”。

  郑文深在进入从化马场工作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马匹相关行业。他通过香港赛马会的人才培养计划,学习马匹专业知识以及实际操作,前往香港沙田马场体验赛马文化,逐步进入马匹运动及相关产业。如今,他已晋升为助理马房主任,负责马匹操练的数据整理等工作。

  除了当地员工,从化马场也有不少来自香港的员工,其中就包括为马场建设提供技术指导的黄泽舜。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的黄泽舜在香港赛马会工作了22年,2010年从香港来到从化参与广州亚运会相关工作。如今他作为从化马场跑道、赛马项目及设施行政经理,负责跑道和赛马设施的维护以及马术活动场地保障。

  “刚来的时候,在内地基本找不到任何对赛马场地熟悉的技术人员。”黄泽舜告诉记者。2010年,他招聘了10名从化当地居民组建负责保养场地的团队,手把手培训。如今,团队成长到41人。

  在黄泽舜看来,自己就像是从香港带来了一颗“种子”,在从化开花、结果。

  南方日报记者 吴彬彬 统筹:陈彧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