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勿让谎言成流量密码

发布时间:2024-12-15 15:34:17 来源: sp20241215

【光明时评】

2月16日,浙江杭州网民徐某艺在多平台发布“在法国巴黎捡获一年级学生秦朗的寒假作业”相关视频,迅速引发全网关注热议、“全网寻人”,多日占据多个平台热搜榜。然而,根据公安机关调查结果,该事件为徐某艺与其公司编导薛某编造剧本,在网上购买寒假作业本,摆拍视频进行发布。目前,浙江杭州公安机关已对徐某艺、薛某以及涉事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并责令其公开道歉,随后对其账号予以阶段性禁言。

这一场基于谎言展开的闹剧,着实让人乱了眼、寒了心。视频之所以能够爆火,除去表面的搞笑、异国、巧合等元素,根本上源于人们对一个未曾谋面孩子的关心和帮助。这不仅因为小学作业是不少人共同的童年回忆,更因为丢失作业的慌张、害怕得到了网友们的深刻共情。可悲的是,这种善意的传递却被一些人精准拿捏,成为网红和资本赤裸裸的逐利工具。这一摒弃良知、突破底线的行为浪费了公共资源、扰乱了网络秩序,更是对良好社会舆论环境的一次破坏,理应予以严肃惩戒。

近年来,手机短视频发展迅猛。截至2023年6月,国内短视频用户规模约为10.26亿人,占网民总数比例高达95.2%,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个小时。与此相伴而生的,是自媒体造假现象的层出不穷。从“女骑手深夜送餐被盗电动车崩溃大哭”,到“被妻子抛弃的丈夫带娃在街边摆摊还债”,相关视频事后均被证实为蓄意摆拍,涉案人员被依法处罚。2023年底,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三批涉多领域网络谣言典型案例,指导网站平台持续加大监测查证和处置曝光力度,溯源关闭谣言首发账号,累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1660个。这不仅是对广大网友的提醒,也是对网络谣言的有力震慑。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不断推动着新媒体格局发生巨变,带来传播渠道的日趋丰富、平台影响力的持续扩大,将人们裹挟在媒介庞杂繁复的信息洪流中。有时,毫无来由的一张截图、一段视频、一句录音,配以情绪激动的讲解、耸人听闻的标题,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引发人们的注意和讨论,并获得巨大流量关注和金钱利益,这也成为一些人不惜捏造虚假信息来获得热度的直接动因。被不少网友调侃的“觉好玩,随手拍,未想火,已开播,预带货,望支持”循环话术,就是这样一种荒唐低级却又行之有效的攫取流量的方式。即便过段时间后真相浮出水面,对个人及社会的危害和影响也早已形成。归根结底,网络谣言损害的是名为公共信任的宝贵资产。长此以往,动摇的是诚信社会的建设之基。遏制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空间,已然成为众之所盼、民之所向。

一个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呵护。2023年以来,中央网信办针对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突出问题出台一系列整治措施,旨在加大对网络谣言乱象的打击力度,为网络信息真实性保驾护航。今年3月,中央网信办启动了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针对网络环境重点开展10项整治任务,包括自媒体造热点、蹭热点、无底线吸粉引流牟利,通过摆拍场景等方式制作扮穷、卖惨内容博眼球,在直播带货中进行虚假浮夸宣传等,为自媒体运营划定了红线,而且从多方面明确了网络平台的责任。在此次“秦朗丢寒假作业”视频下的评论区,部分网友在视频刚发出时便表达了求证真实性、“蹲”后续发展的态度,体现了人们面对网络爆火热点时所保有的清醒和理智,也折射了公众媒介素养的提升。放眼未来,进一步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应当多方联动、数管齐下、全民阻击,不断健全法律法规、完善问责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形成相关部门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网络平台加强内容审核、广大网民共同监督的良好局面。在网络内容发布时,通过强化资质认证展示、规范信息来源标注、加注虚构内容或争议信息标签、完善谣言标签功能等方式方法,加强网络信息真实性管理。对网络谣言的不时冒头、反复,更要做到人人喊打、露头就打,发现一批、处罚一批,曝光一批、警示一批,大力斩断网络谣言的生产链条、坚决清除流量毒瘤滋生的土壤,从根本上消除谎言成为流量密码的可能性。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定能携手共筑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责编:黄瑾、王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