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5:10:22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网 东营10月21日电(记者 沙见龙)2023盐碱地特色农业发展会议21日在黄河入海口——山东省东营市举办。来自全国盐碱地领域的权威院士专家、科研团队、创新企业代表等与会,共商盐碱地综合利用大计,助推盐碱地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在致辞中提到,盐碱地治理利用是全球性难题,中国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设立,为中国加快构建盐碱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增添新引擎。
针对未来如何推进盐碱地特色农业发展,吴孔明表示,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久久为功,在盐碱地分类分级利用、科技创新、生态化利用、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等重点领域下功夫,充分利用好各方资金,做好科研人才培养等,切实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图为与会者了解盐碱地产出的农作物。记者 沙见龙 摄山东地处东部沿海、黄河下游,盐碱地资源得天独厚,据统计,全省共有盐碱地889万亩。其中,盐碱耕地580万亩,盐碱荒地309万亩,轻度、中度、重度梯次分布,是滨海盐碱地典型代表区和盐碱地农业天然试验场。
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平说,近两年,山东统筹推动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制定出台了《盐碱地农业开发利用行动计划》,争取创建了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盐碱地生物农业试验示范区,支持东营、滨州等市以盐碱耕地为基础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投入资金5亿元人民币启动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
据了解,近年来,山东筛选培育了“齐黄34”大豆、“青麦6号”小麦及藜麦、牧草等系列耐盐碱作物新品种,总结凝练了盐碱地玉米小麦“双深双晚”节水增产种植、棉花花生带状复合种植、“柽柳+肉苁蓉”融合种植等系列模式,盐碱地综合利用效益大幅提升。
与会者了解盐碱地产出的农作物。记者 沙见龙 摄这次会议的举办地东营,是山东盐碱地综合利用的主战场。该市与多家高校、科研单位、创新团队开展合作,筛选培育耐盐碱藜麦、马铃薯等作物新品种55个,并以盐碱耕地为基础,成片建设高标准农田,在山东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中走在前列。
当天,国家盐碱地生物农业试验示范区在开幕式现场揭牌;来自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农业农村部门代表,分享了其所在地区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的经验和模式。
图为盐碱地农机设备作业演示。记者 沙见龙 摄此外,2023盐碱地特色农业成果展同步开展,集中展示了中国多个省份及高校院所、企业在盐碱地综合利用方面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旨在通过展示交流,形成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强大合力。(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