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艺趣别样浓(锦绣中国年)

发布时间:2024-12-25 18:14:38 来源: sp20241225

  图①:江苏省苏州市阊门春节期间悬挂大红春联。   张 锋摄(人民视觉)   图②:《龙腾贺岁》贺年专用邮票,潘鲁生设计。   图③:“美在荟萃——全国美术馆珍藏作品汇展”展厅现场。   中国美术馆供图

  “龙行龘龘——天津博物馆藏龙文物特展”展厅现场。   刘芳菲摄

  “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2024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创作展示活动”宣传海报。   中国美术家协会供图

  艺术迎春,是春节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文化和旅游部“欢欢喜喜过大年”2024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框架下,新年画绘写新生活、春联“福”字进万家、跨年大展异彩纷呈、生肖设计让文化焕新……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在各地陆续展开。

  今天,本版约请相关专家学者,聚焦各领域开展的艺术迎春活动,展现新年俗、新风尚,共贺幸福中国年!

  ——编  者

  

赋予生肖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潘鲁生

  春节来临,生肖文化再次热起来,各类生肖造型的潮玩手办、时尚首饰成为年轻人节日消费热点。艺术设计的赋能,让生肖文化之“意”与生肖之“形”相互交融,在恒久深邃的内涵中传承并演化出新形态,赋予生肖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扮靓幸福中国年。

  萌趣化,是生肖设计的发展趋势。设计师顺应新的时代审美,尤其是年轻人的审美趣味,在继承传统生肖形象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清新、可爱的新形象。各博物馆立足馆藏资源,将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意相结合推出的各类生肖文创,便是一大亮点。故宫博物院“神龙马克杯”、中国国家博物馆“御龙笔袋挎包”、甘肃省博物馆“抱抱龙”和“幸福龙”毛绒玩偶等,皆以萌趣化的形象设计,赢得观众青睐。

  数字化呈现与传播,是生肖文化适应科技发展形成的另一个重要趋势。相较于传统媒介和工艺,数字技术使生肖形象呈现更多动态效果,更易通过屏显界面传播。近期在上海开幕的“国际少儿生肖绘画作品展”已连续举办15年,不仅作品的数量屡创新高,艺术形式也日益多元,囊括绘画、雕塑、影像、数字绘画等门类。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且十分擅长用数字媒介创作作品。同时,随着元宇宙发展,生肖主题数字藏品也在不断丰富,让古老的生肖文化在数字空间中延伸并生发新意。

  生肖文化的艺术化表达,是当今时代艺术创造力的体现。当下,个体的创造力进一步被激发,围绕生肖展开的艺术创作、创意设计层出不穷。今年春节期间,“吉庆年年——2024全球吉庆生肖设计大赛邀请展”“2024中国高校生肖设计大展”“龙形天下——2024全国设计名家甲辰年视觉形象设计邀请展”等,既汇聚名家设计作品,也集纳国内高校、专业设计机构等单位人员的设计作品,从公共艺术、平面设计到多媒体及交互设计、创意字体设计等不一而足,作品个性风格鲜明,凸显创意之美,生动展现生肖厚重深邃的文化内涵和异彩纷呈的艺术面貌。

  传统生肖文化主要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作为不同历史时期的集体创作与表达,大多以民间故事、谚语、绘画、纹饰等形式传承传播,创作主体主要来自民间。新时代,媒介的变化、专业创作者的加入,赋予生肖设计新的时代特征,使其在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成为全民共享的时代记忆,展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风貌。

  (作者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年画里的新生活新风尚

王  平

  年画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镌刻着浓浓年味,寄托着人们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过年贴年画,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习俗。近年来,伴随“让年画重回春节”为主题的各类活动的举办,年画的丰厚内涵得到深入挖掘,成为艺术创新、大众美育乃至文脉赓续的重要载体。春节之际,“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2024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创作展示活动”、“年画进万家·幸福中国年”2024年春节系列活动,拉开了各地“赏年画、过大年”的序幕。各地组织开展百余场年画主题活动,让广大群众在逛大集买年画、送年画进社区(村)、线上年画互动、年画制作体验等活动中,感受热闹的“年文化”。

  于传承中创新,年画焕发新的生机。近年来,相关机构通过学院教学与非遗传承创作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新年画创作水平。在中央宣传部文明实践局、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2024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创作展示活动”上,200余件新年画面貌多样——既有木版年画、农民画、中国画、水彩画和剪纸拼贴等,又有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创作的数字绘画等,一张张年画充满现代感、科技感、趣味感。

  新年画的内容也超越了传统题材,更多描绘新时代生活图景,倡树新风尚。展览上,《家园——山村新韵》《丰年有余话盛世》《幸福·欢歌》等作品,热情展现新时代人民小康生活新面貌;《科学养鱼·共创富裕》《直播点亮新生活》等作品,反映农村现代化、生活数字化、科技智慧化新气象。风格多元、立足现实生活而创作的新年画,寄寓着人们祈盼吉庆丰年、龙腾盛世和国泰民安的美好心愿。

  创作队伍的扩大,让年画的文化内涵得到充分挖掘,促使其在跨界融合中融入现代生活。“年画进万家·幸福中国年”2024年春节系列活动的年画精品展板块,以“当传统遇到时尚”为主题,集中展现18个年画主产地的传统年画、新创年画和衍生品,呈现年画进入现代生活的多种可能。线上展览、短视频等现代传播方式,也助力年画走入千家万户。一些年味浓厚的优秀年画还被应用到H5产品、电子贺卡、电子红包封面等多种数字载体中,成为“新年新风尚”。

  如今,年画艺术的多元转化,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助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新年画的创新发展,让传统春节更加生动喜庆,让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充盈。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

  

荟萃大美为人民

吴为山

  甲辰龙年新春,来自各地15家美术馆的同仁们凝心聚力,携手打造“美在荟萃——全国美术馆珍藏作品汇展”,向新时代致敬。

  这份新年文化大礼,经典精品荟萃、大师名家云集,呈现了从汉唐到新时代的艺术流变,表现了江山壮丽、人民豪迈的华夏气象。各地美术馆立足地域特色,精选重要艺术群体代表作,构筑艺术百花园。中华艺术宫、江苏省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浙江美术馆等国家重点美术馆,分别围绕海上画派、新金陵画派、岭南画派、长安画派、新浙派等风格鲜明的地域流派,遴选、展示相关精品,彰显地域人文底蕴与艺术精神。

  依托名家力作开展的丰富学术研究,深化了展览主题。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带来“人民的风景——关山月的首都写生与国画革新”学术专题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分别通过展示本院名师佳作,呈现中国美术教育与创作之路。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优选一批笔会作品,反映老一辈画院人的学术交流与交往。北京画院美术馆新近入藏的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画等,一改大众对北京画院专长于中国画的认知。

  各艺术门类的汇集,使展览面貌丰富多元。展出的书法、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民间美术等作品,彰显艺术家的创造智慧。譬如,湖北美术馆精选近20件漆艺藏品展出,体现了对漆器工艺和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500余件作品带着艺术家的情感与温度,走进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美术佳作的殿堂——中国美术馆,将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荟萃一堂。中国美术馆圆厅里,历史经典厚重古雅、红色主题庄重宏大、现代题材丰富生动。“压箱底”的馆藏以多元艺术风貌进行着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对话,并以其独具中华美学精神的内在气质,构成了一个富有向心力的同心圆。每一件作品背后,都蕴藏着感人的创作故事、收藏故事以及艺术家与观众互动交流的故事。这个展览的初衷,正是希望广大观众从这些“故事”中,更深入了解中华民族走过的美的历程;希望广大美术工作者从这些“故事”中,更真切理解创作的真谛,从而由高原迈向高峰。

  作为中国美术馆馆长,我每年正月初一都会带领馆内艺术家为广大群众写“福”字、送“福”字。长长的“接福”队伍,反映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春伊始,期待更多观众来到中国美术馆,享受艺术之美、生活之福。

  (作者为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美术馆馆长) 

  

让“中国年”更有“中国味”

刘  洋

  近年来,“博物馆热”不断升温,“博物馆里过大年”日益成为新年俗和文化品牌。2024年新春,国家文物局指导全国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博单位立足馆藏优势,整合多方资源,积极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策划推出特色主题展览和系列文化活动8500余个,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通过主题展览生动阐释生肖文化,是历次“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的“重头戏”。今年春节,天津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策划推出“龙行龘龘”“飞龙在天”“腾飞天宇的中国龙”等一批生肖主题展览,从礼乐器物到生活用具,从装饰纹样到建筑设计,多视角、多维度介绍了龙的起源、形象、内涵等,让观众充分领略传统造物之美以及“龙”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意义。此外,中国文物报社联合60余家文博机构举办“龙行中华”展览,精选490幅祥龙题材文物艺术品影像,赴多地展出。

  各地博物馆积极优化展示传播形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故宫博物院在“每日故宫”客户端上线馆藏龙文物专题;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龙年主题H5电子贺卡……借助数字技术,更多观众“足不出户”亦可体验“博物馆里过大年”。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运河龙灯制作体验活动、广东省博物馆“万事兴龙”春节系列活动、四川博物院“寻龙少年”龙年主题研学活动等各式各样的年俗体验和研学项目让春节文化更加立体可感。湖北省博物馆“博物馆里过大年”留守儿童专场,以及安徽、山东、新疆等地的博物馆进社区活动、流动博物馆等,让更多人民群众共享文物保护利用成果。

  聚焦博大精深、悠久绵长的中华文明,各地博物馆推出重头展览,为大众奉上新春文化盛宴。如内蒙古博物院“北疆印迹”展览聚焦黄河流域、长城沿线等历史文化内涵,通过300余件精品文物展示中华文明之美。上海博物馆东馆开馆大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汇集最新考古发现和文物修复成果;“邂逅三星堆——12K微距看国宝”巡展,则打造沉浸式数字文化体验,两大展览共同展现古蜀文明的灿烂辉煌。这些精彩纷呈的专题展览,交织成蔚为大观的文化长卷,让观众真切体会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历史与现代辉映,传统与创新共生,博物馆与春节文化的有机融合,为这个新春营造浓郁节日氛围、增添厚重文化底蕴。在博物馆里过大年,让“中国年”更有“中国味”。

  (作者为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  

  

翰墨飘香暖人心

李  昕

  春联是中国“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简洁凝练的文字、雅致端庄的笔墨寄情抒怀,表达美好愿景。世上千祥皆入户,人间万福尽临门。2024年元旦、春节期间,中国书法家协会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深入开展“万福迎春”公益活动。走基层、进社区,写春联、送“福”字,广大书法工作者把作品送进千家万户,营造喜庆祥和节日氛围。

  以文化人,推动书法艺术融入现代生活。今年,“万福迎春”活动在革命老区江西省寻乌县罗福嶂会议旧址举行全国启动仪式后,各团体会员积极响应。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数年坚持开展“送万福·进万家”活动,今年更是深入企业车间、工地园区、街道社区等地,为职工群众特别是产业工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写春联、送“福”字,致敬劳动者;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依托“群众点单、文联派单、艺术家接单、受众评单”模式,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让书法更好滋养人民精神生活;在北国山村、东海之滨、川北小镇农家、陇南武都藏乡,中国红和书法艺术相映生辉,传递浓浓年味。富有文化韵味的对联装点地标空间,也为城市增添亮色。2024年江苏省“城门(地标)挂春联”活动热烈开启,江阴市朝宗门两侧,高高悬挂江阴籍书法家沈鹏先生对联“龙孙吐节存高远,凤羽摩云振大千”,尽显豪迈之气。书法融入公共空间,激活传统、赓续文脉。

  以艺通心,让书法艺术成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载体。“万福迎春”公益活动广受欢迎,在于文墨交融,笔墨间书写的是艺术魅力、家国情怀、时代精神;在于文墨同辉,作品中辉耀的是道德观念、价值追求和审美取向。同时,活动配套举办公益讲堂和互动交流,努力做到书法工作者服务一处,时代风尚引领一程,文明种子播撒一片。多地还积极探索书法与其他艺术的融合创造,强化文化传承、激发创造活力。在深圳,南山区书协、作协通过楹联创作,将书艺与刻字相结合,引人入胜;在甘肃,“简述中国——2023全国简牍书法大展”探讨书写观念、人文精神、审美追求……一场场书法活动,回溯传统、面向当代,在跨界融合中让书法艺术的根扎得更深。

  “万福迎春”公益活动,在实现艺术惠民的同时更营造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通过系列活动,广大书法工作者更加坚定了创作方向,要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书法作品,不断凝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奋进力量。

  (作者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1日 08 版)

(责编:牛镛、闫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