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1 02:38:01 来源: sp20241231
中新社 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天威24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中国突发环境事件从数量来看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呈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
据介绍,自2013年以来,全国突发环境事件数量由每年700余起下降到300起左右,最近两三年在每年200起左右,其中重大事件每年两起左右,较大事件每年十起左右。李天威说,突发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还没有根本改变,基于化工企业的产业布局,中东部地区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相对较多。
中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危化品交通运输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李天威表示,全国有7000多座尾矿库,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16.5万公里,每天通过道路运输的危险物品近300万吨,全国现有化学物质约4.5万种,每年还要新增上千种,这些化学物质在生产加工、使用消费、废弃处置等各个环节,全流程都有可能进入环境。这种结构性、布局性的风险长期存在,并处于高位运行,对环境安全造成巨大的压力。
从污染类型来看,近十年来,全国约四分之三以上的突发环境事件涉及水污染,约一半的突发环境事件涉及大气污染。部分环境事件造成了水、大气、土壤多介质的污染。
“突发环境事件时空分布不确定性非常强,诱因复杂,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环境影响大,敏感程度高,防范处置的难度比较大。”李天威坦言,突发环境事件往往和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旦事件造成水源地污染或有毒有害气体的泄漏,就可能对周边民众的身体健康、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会造成较大的社会问题,容不得半点疏忽。
“可以说,我们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有点像足球比赛守门员一样,”李天威说,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是生态安全底线、生命线和基本要求。(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