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是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的强大动力(大家手笔)

发布时间:2024-12-30 10:23:18 来源: sp20241230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建设科技强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新征程上,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不断砥砺科技报国的初心和使命,自觉践行科技报国之志。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起全面独立的科研体系,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科技队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1956年,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我国取得的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巩固了中国作为有重要影响大国的国际地位。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确立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壮阔历程也孕育出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这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科学家精神的灵魂是爱国。从“向科学进军”到迎来“科学的春天”,从“两弹一星”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书写下新中国科技事业气势恢宏的篇章。不论是以钱学森、邓稼先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还是以南仁东、黄大年等为代表的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他们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的感人事迹,无不生动诠释了科学家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辉煌成就。他们之所以能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创造辉煌业绩,最重要的是深怀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之中,将科学家精神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科技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我们要清醒认识到,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还存在受制于人的短板和“卡脖子”问题,科技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赋能还相对不足,建设科技强国既面临新机遇,也要应对新挑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身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迫切需要发挥科技对现代化支撑作用的关键时刻,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是科学家精神的直接体现。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抱负,担当科技创新重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努力补齐科技发展的短板弱项。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为建设科技强国、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5日 09 版)

(责编:牛镛、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