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下田地,增收添底气(人民时评)

发布时间:2025-01-07 22:50:50 来源: sp20250107

  不断探索产学研用新模式,方能推动科技小院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结出更多硕果,让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更好实现良性循环

 

  山东省乐陵市,科技小院帮助提升当地农产品金丝小枣的品质,助力农民增产增收;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巫溜村,科技小院推广稻田养殖虾蟹技术,为村民提供咨询服务;云南省大理市古生村,科技小院帮当地优化作物种植模式,让农业生产实现了生态环保……放眼全国各地,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将先进的农业科技带到田间地头,为乡村全面振兴筑起更加坚实的基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全国科技小院服务管理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建立科技小院超1200个,覆盖31个省份。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中助民生、治学问;农户通过接受农技培训、参与科普活动、提升科学素质,成长为当地的农业科技人才。科技小院连接了“象牙塔”与“泥土地”,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可用的种植养殖技术,助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了世界第一方阵,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科技小院既能让农业科技工作者尽快验证最新研究成果的实践效果,也使他们可以从农业生产的一线需求出发,抓住更有意义的学术课题。以吉林省梨树县三棵树村的梨树科技小院为例,在此驻扎过的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30余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莘莘学子依托科技小院与农村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科研能力、专业素质等得到提升,既进一步充实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也推动形成了新的科技成果。科研人员在农村扎下来、沉下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有助于补齐农业科技短板,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科技小院服务模式不断升级。今天,跨产业、多主体协同合作,齐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正成为科技小院的发展方向。比如,在重庆市铜梁区,蔬菜科技小院在研发端负责剖析问题,打造蔬菜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模式;在销售端,则联合政府、高校、农资企业、电商平台等多主体,拓宽销售路径,提升蔬菜种植收入。凝聚各方力量,不断探索产学研用新模式,方能推动科技小院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结出更多硕果,让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更好实现良性循环。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耕地等资源是有限的,超大规模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又不断增长,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创新。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在广袤的田野落地生根,让创新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农民,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这样的图景将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2日 05 版)

(责编:白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