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择城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4-12-24 00:21:09 来源: sp20241224

10月31日晚,广东深圳,“青城市集”青年发展型城市交流展上,年轻人排队打卡各地具有地域特色与人文内涵的青年“文化地标”。10月31日-11月1日,2023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论坛在深圳举办。作为论坛的配套活动,“青城市集”青年发展型城市交流展是全国首个以“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主题的户外市集,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通过设立城市展位、展示特色产品等青年可体验、可参与的方式,展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成效,交流青年文化品牌探索经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我们倡议站在城市现实和未来发展的视角看待青年,重视青年,坚持投资青年就是投资城市未来。”

  “我们真诚希望各国城市管理者和广大青年能够齐心协力,用青年大团结推动世界大团结,用青年大合作带动人类大合作,为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贡献智慧力量,展现青春担当。”

  “我们诚挚欢迎更多城市加入本倡议,努力以青年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共同建设面向世界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共同打拼属于全人类的美好未来。”

  聚光灯下,青年科学家王学谦、城市规划师周妍和来自冰岛的复旦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天一代表中外青年,与深圳市、杭州市和郑州市的市领导共同发布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深圳倡议》。

  10月31日,由全国青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广东深圳举办。这份倡议是论坛发布的重要成果之一,这场论坛也见证了众多城市与青年之间的“双向奔赴”。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是需要我们携手努力的共同事业

  “深圳的人才政策让我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家庭的稳固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从此真正开启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大门。”在论坛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王学谦依旧十分激动。

  初来深圳时,他的个人规划其实很简单:组建一支团队服务国家的航天事业,并在南国清华教书育人。可团队刚成立时,基础非常薄弱,得益于深圳市对科创工作的重视,他们在2014年成功申请成立了深圳市空间机器人技术与遥科学重点实验室,通过实验室采购了很多设备。

  “这些重型设备,承载了太空机器人领域的重要验证系统,为后续的实验室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王学谦还谈到,对他们来说,深圳市对于国家项目的配套奖励政策也非常重要,“这一奖励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编制预算,使用的年限也比较自由,很好地补充了国家课题验收与立项之间的‘真空期’,这些政策强有力地保证了我们团队研究方向的持续性。”

  在他看来,深圳作为一座新兴城市能够迅速崛起并勇立潮头,与对青年的包容和支持是分不开的。“选择在深圳安家,更是因为这里有优秀的产学研合作环境,也有很多追逐科技梦想的年轻人。”王学谦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未来,他希望和团队一起继续“在太空建造卫星‘4S店’”。

  你选择了什么样的工作,又选择了什么样的城市生活,成为和王学谦一样很多人的青春必答题,许多年轻人也同样书写了不同的精彩答案。

  “上海的楼很高,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近。”天一说,她喜欢上海,因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上海交汇,“第一次来到上海就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以我来了”。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天一想在毕业后留在上海,她已经仔细研究了上海市的相关政策,也期待着在这座城市中拥有一个美好未来。

  “理想的城市规划能激发城市不同角落的生命力,稳定的居住环境能让青年放心工作,也拥有充实的日常生活。”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名“杭漂”,周妍眼中的杭州,不仅有自然与城市的融合之美,更有多元包容的环境和创造价值的无限可能。

  创立了亲子汉服品牌并推广到海外,汉服文化推广者万洁选择了成都,她发现,这里有很多年轻人热衷于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这让我有信心去更大的舞台推广传统文化”……

  在中国,无数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的故事正在演绎。放眼世界,青年在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聪明才智。

  在波兰全国青年理事会主席阿丽娜·普罗哈塞克看来,青年非常清楚如何在城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她举例说,芬兰卡托维兹的城市论坛是由年轻一代积极筹建的,“今年波兰还举办了青年欧洲论坛,这都可以充分赋能年轻人,让年轻人跟当地社区、市政机构和主管部门建立联系,开展对话,建言献策”。

  日本青年团协议会会长中园谦二发现,近年来日本遭受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后,都有青年团志愿者们从四面八方奔赴前方支援,“青年积极参与当地社区建设,他们认识到了自己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正是因为青年和社会之间的融合,支撑了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

  建设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今年联合国人居署举办的世界城市日的主题就是“为所有人的可持续城市发展融资”,这与中国提出的“青年与城市协同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

  联合国人居署副执行主任米哈尔·姆利纳尔提到,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保健、就业的创造,可以极大地促进一个具有活力的、包容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立,能够让年轻人在其中茁壮成长。

  越来越多有远见的城市正在将更丰富的资源赋能青年。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徐晓认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不仅是世界各国青年的共同愿望,未来世界发展的潮流,更是需要我们携手努力的共同事业”。

  青年城市“合伙人”就位,如何着眼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年轻人选择一个城市、爱上一个城市、定居一个城市,说到底,是因为城市中有他们想要的生活。打造让年轻人心生向往的青年城市,把这些青年城市“合伙人”招揽进来,很多中国城市给出了“破圈”的中国方案。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这是杭州“梦想小镇”镇长的一句话。在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方毅看来,这也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对青年发展的基本态度和承诺。

  “阳光雨露要和青年发展的需求匹配得上,要根据杭州的产业结构和杭州青年的需要来设计我们的土壤和阳光雨露。”方毅说,除了产业土壤、平安稳定的法治环境和政策环境等之外,文化环境同样重要。

  刚刚闭幕的杭州亚(残)运会,吸引了大批青年的关注。方毅说,打动他的是“很多年轻人出乎意料却又在意料之中地站上了C位”,播音主持、音乐秀和“氛围组”火遍了整个互联网。“背后体现的也是这座城市大气、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这种特质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千金难买的。”

  “在成都,伟大诗人杜甫曾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唤,如今他的伟大情怀和梦想,已经基本实现了。”成都市委副书记陈彦夫现场一番话,赢得阵阵掌声。

  在成都,安居工程摆在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极其重要的位置。陈彦夫介绍说,他们着力构建了人才驿站、人才供给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为主体的青年住房保障体系,比如只要拿到成都市企事业单位的聘用书,就可以在人才驿站免费入住7天,已有8.9万人次享受了这一政策;如今已建设9.9万套人才公寓和16万套保障租赁住房等。

  “爽爽贵阳”还将10万套人才保障房镶嵌在森林绿地之间,实施青年住房免费住、廉价租、低价买一键申请。贵阳市市长马宁宇谈到,“我们让美景和远方触手可及,年轻人在这里累了就听一场路边音乐会、看一场民族大联欢、参加一场剧本娱乐,体验一次溯溪徒步,在充满烟火气的老街小巷来一场citywalk,随时随地感受说走就走的旅行,梦想与故乡皆可追寻”。

  温州市不仅想让年轻人实现个人梦想,还为他们的下一代寻找更好的成长空间。温州市副市长王彩莲谈到,如何让新温州青年的子女共享温州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我们率浙江省之先出台了企业外来职工子女入学保障的25条。我们认为,稳住了孩子,就稳住了整个家庭”。

  苏州市市长吴庆文说:“每一个来到苏州的青年都是我们最想留住的幸运”。苏州在全国首创青年发展型城市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还积极探索青年文化与商业的联结点,布局打造了一批人气爆棚的青年特色商圈,推出多款青年人心动的国潮新品。

  保定市委副书记王伟也在论坛上描绘了“青年未来社区建设”的规划:在未来社区之中,将有餐厅、咖啡吧、超市、托育机构、医院、运动场等,让市民尤其是青年朋友在社区内就可以便捷地生活,享受优质高效的服务。

  不仅是城市市区,乡村也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中旧貌换新颜。上海市金山区委副书记袁罡谈到,金山区很多青年真正实现了“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控制着农业机器人进行耕种”。

  “原来传统的农业耕种已经演化成为非常惬意的生活,还有一群年轻人在金山打造了智慧农场,成为人们向往的田园会客厅,这其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振兴青年人才。”袁罡感慨道,“有些朋友感叹,原来我们现在的乡村还可以这样青春,我们说,乡村本来就应该这样的青春。”

  一线、新一线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和留住年轻人,那么,中西部普通地级市该如何应对?在宝鸡市委副书记段小龙看来,“这也是中西部地级市必须面对和破解的问题”。他谈到,作为制造业城市,宝鸡围绕13条产业链出台了一系列留住技能人才的政策措施,并且格外关注“一老一小”,“打造了养老服务15分钟的便民圈,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为年轻人打造更加无虞的服务保障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开展1年多以来,在45个试点城市的带动下,中国已经有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加入了这场热潮当中。

  打造“体育”与“摇滚”两张城市名片,非试点城市石家庄也想离青年更近一步。石家庄市市长马宇骏说:“青年城市要以青年人的气质为气质,以青年人的个性为个性”。

  越来越多的城市依靠青年焕发活力、迅猛发展。

  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观察到,当代青年“既要诗和远方,也要面包和牛奶”。在他看来,新产业在地方产业规划中非常重要,青年喜欢的大文娱、旅游等行业也要在城市里生根发芽。“比如成都、长沙、重庆等城市,有产业也有相对平衡的生活环境,工作和生活可以兼得,使得这些城市的人口净流入指标一直在前行。”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认为,“除了留得住,还要把青年人留得时间更长,还要满足青年人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当下,城市更新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结合,城市更新要满足青年人的生活方式,需要面对的难点很多。秦虹坦言,“只有把对人的关怀,特别是对年轻人的生活置于首位,才能真正吸引人和留住人;只有理念和政策的创新,才能有成功的城市更新;只有开放、包容的城市,才更有利于青年发展,才能更有利于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