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已建立351处自然保护地 生态系统多样性有效提升

发布时间:2024-12-21 11:18:18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网 郑州12月26日电 (记者 刘鹏)自然保护地在改善生态环境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目前,河南省已建立351处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有效提升。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刘鹏 摄

  12月26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南省林业局副局长王一品通报了河南省自然保护地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建设成效。

  王一品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地建设,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自然保护地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

  据介绍,河南省当前已基本形成了布局基本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5类351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2174.7万亩。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地107处。宝天曼、鸡公山、小秦岭、连康山、三门峡黄河湿地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嵩山、云台山等4处地质公园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

  王一品介绍,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地,河南全省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80%的典型生态系统纳入到了自然保护地范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有效提升。

  如,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猕猴种群数量由建保护区前的1300只增加到3000余只,还连续多年监测到华北豹活动;三门峡黄河湿地由原来大天鹅的迁徙停歇地变为越冬地,数量由建保护区前的几百只增加到1万余只;郑州黄河湿地每年越冬的候鸟总数达到数万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已成为稳定的越冬种群;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我国第二个朱鹮人工繁殖野化放归地,成功繁育朱鹮280余只,七次放飞133只并在野外成功繁育,野外存量近400只,成为世界珍稀物种繁育的典范;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世界濒危物种青头潜鸭的繁殖地,最大种群数量约300只。

  为确保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河南省近年来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监管力度,以黄河湿地为重点,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先后完成了河南黄河湿地各保护区内存在的违法采砂、采矿、畜禽养殖污染、违规鱼塘养殖等治理。此间还印发了《河南省林业局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自然保护地加强日常巡护全覆盖。(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