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大戏不停歇 豫剧何以在新疆兵团备受青睐?

发布时间:2024-12-14 13:01:48 来源: sp20241214

   中新网 乌鲁木齐2月22日电 (史玉江)新春佳节期间,豫剧折子戏、豫剧联唱等戏曲综艺晚会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称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天天上演。连续8天不一样的节目,为龙年春节增添了喜庆气氛。

2月15日,石河子市喜迎龙年戏曲综艺晚会,在石河子市人民电影院精彩开演。康立柱 摄

  在现场,石河子市艺术剧院豫剧团给民众带来的豫剧折子戏《周仁献嫂》《花木兰·思乡》《张志成寻妻》……跌宕起伏的剧情将现场观众的情绪拉入一个又一个高潮。

  记者注意到,当全体演职人员谢幕后,观众仍不愿离去,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演员们身着戏装跳起了本地豫剧版《科目三》来答谢观众的厚爱。

2月16日,石河子老年协会在石河子市人民电影院举办了喜迎龙年豫剧演出活动。康立柱 摄

  “豫剧热”长盛不衰

  节假日期间,石河子市第29中学四年级(1)班的12岁小姑娘海迪且,光顾最多的地方就是豫剧团排练厅。“当我第一次见到演员演唱的时候,就被这优美的唱腔和漂亮的戏装吸引住了。”她说,她最喜欢的演员是黄士英(饰演武生)和丁新莲(饰演青衣、花旦),希望有机会拜师学艺。

跌宕起伏的剧情将观众的情绪拉入一个又一个高潮。康立柱 摄

  祖籍河南商丘的86岁老人金忠义原是石河子供销社的职工,退休后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为石河子豫剧团、玉润豫剧艺术剧团、石河子老年协会豫剧队等戏曲演出团体演职人员的推荐、演出活动的协调而奔忙。

  在兵团,热爱豫剧的人很多,他们不断撒播了戏曲演出的火种,使得豫剧在当地开枝散叶。

  近年来,只要第八师举办桃花节、风筝节等大型活动,都有石河子豫剧团、玉润豫剧团等剧团的参与。当地的豫剧团长期活跃在第八师各团场及沙湾、玛纳斯、奎屯等周边县市,带动地方县市戏曲剧种的发展壮大。

正在表演豫剧的孩子们。康立柱 摄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记者近日在第七师一二七团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看到,几名小演员在老师的指导下,排练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稚嫩的童腔、铿锵的姿态,让人印象深刻。

  今年7岁的女孩刘玉婷学习豫剧的时间不长,但向记者演示了一个花木兰的舞台造型,举手投足之间透着一股韧劲。谈到正在排练的《花木兰》选段,刘玉婷说,“女孩子也可以很厉害”。

一二七团的豫剧演员们在连队演出(资料图)。李雨浪 摄

  被誉为“豫剧之乡”的第七师一二七团,早在1962年就成立了豫剧团,豫剧文化在该团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2022年5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豫剧传承基地”“兵团第七师豫剧文化培训基地”落户一二七团并挂牌。多年来,该团场豫剧文化活动争奇斗艳,大大小小的舞台活跃着豫剧演员的身影。

  谈及新疆“豫剧热”这种文化现象,石河子豫剧团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政府的支持,主要有一大批坚守和热爱豫剧艺术的人,几代人口传心授,在长期的传承发展中也得到了新疆民众的喜欢和情感认同。”

团场的孩童们对豫剧兴趣浓厚。李雨浪 摄

  豫剧在新疆“落地生花”

  豫剧源于中原沃土,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除京剧以外,全国普及最广的剧种。豫剧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欢迎。

  新疆豫剧与河南、中原地区的豫剧一脉相承同宗同类,除保留豫剧的独特艺术风格外,也吸收兼容了新疆本土及全国各地的优秀文化,形成现在的新疆豫剧艺术。

  2020年12月,由兵团豫剧团申报的豫剧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扩展项目。

  多年来,兵团豫剧团常年服务在兵团各基层及乌鲁木齐。演出时,该剧团的演员们将演出前的准备工作也展示给观众。“看着演员从略施粉黛到浓妆艳抹,一点点变成舞台上戏中人的模样。我们感到很亲切。”乌鲁木齐市民李莉说。

豫剧《戈壁母亲》演出剧照(资料图)。兵团豫剧团供图

  “豫剧来到新疆,如果没有吸收本土文化因子,观众就会产生距离感。要是人民不接受,豫剧就失去了生长的土壤,艺术作品也将失去价值。”兵团豫剧团党委书记、团长肖帅说,新疆歌舞与豫剧在表演体系方面具有与生俱来的匹配度。兵团豫剧团从新疆歌舞中汲取养分,将现代音乐融入其中,才能抓住观众的“味蕾”。

  “兵团通过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支持戏曲精品创作生产、鼓励戏曲下基层演出、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等举措,促进豫剧在兵团传承发展。”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