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共生丨地球上的这些“宝”,总书记叮嘱要呵护好

发布时间:2024-12-23 08:35:54 来源: sp20241223

“善待地球,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事关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问题。”

2002年4月22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福建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保护资源 善待地球——纪念第33个“世界地球日”》。他在文中强调加大工作力度,为子孙后代造福。

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3年前的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全面系统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为加强全球环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呼吁“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2021年4月22日晚,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2021年4月22日晚,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我们应该共同呵护好地球家园,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宝”作喻,强调要守护好地球这颗蓝色星球。在第55个世界地球日,《时政微观察》与你一起学习。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

“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

不久前,在北京潮白河畔,习近平总书记挥锹铲土、培土围堰、提水浇灌,接连种下多棵树苗。这是他到中央工作后连续第十七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植树期间,同在场的干部群众亲切交谈时,总书记再次提及森林的“宝库”作用,要求“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2024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2024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福建将乐县常口村,就有座森林“宝库”。青山葱郁、金溪环绕,白墙黛瓦、擂茶飘香……暮春时节,美丽村庄,如诗如画。

很难想象,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个“三无村”——守着青山绿水,但百姓生活困顿,村集体开支捉襟见肘。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一幢新房子,没有一盏会亮的路灯。

转折出现在1997年。

当年4月1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来到常口村调研考察。“都有哪些致富的好路子?未来有什么打算?”在老村部的院子里,习近平细细询问,认真倾听。他的目光,越过眼前的金溪河。河对岸,是一片原始林,树木葱茏。

彼时,常口村人正面临抉择的烦恼。20世纪八九十年代,周边乡镇企业发展起来,其中不少是生产木筷的企业,一家企业看中了那片天然林,开价20万元,想买下树林做木筷原料。对穷怕了的村民来说,“卖山”似乎是变现最快的致富途径。不过,常口人心里也清楚,那座山山体多是坚硬的岩石,土壤瘠薄,树一旦砍掉,很难补植,生态更难恢复。

卖,还是不卖,村民们各执一词。

望着树林,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你们要画好山水画,扎实抓好山地开发,做好山水田文章。”他叮嘱道,生态林业也是未来林业,我们要把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统一抓好,要把水土保持摆上重要位置,否则将来就会满目荒山、两手空空。

△福建将乐县常口村

△福建将乐县常口村

习近平的嘱托,为常口村留下了一座青山,也让村民们的思想由此转变。

天然林一点都不能动,人工林合理采伐、科学补植,山林成了村里的宝贝。依托生态优势,常口村着力发展休闲旅游业、观光农业、特色养殖业等。2022年,村子年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八成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村集体收入达到18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万元。

曾经沉睡的“绿色”资源被唤醒,不断转化成发展的资本,给百姓带来真金白银。

“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广西桂林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这次来,我最关注的就是你们甲天下的山水。”2021年4月,再次来到漓江的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地负责同志说,“保护好桂林山水,是你们的首要责任。”

近年来,桂林市大力推进漓江“治乱、治水、治山、治本”,改善了漓江生态环境。

“还有非法采石的吗?”在桂林市阳朔县漓江杨堤码头,总书记特别问道。

“现在没有了。”

“最糟糕的就是采石。毁掉一座山就永远少了这样一座山。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再滥采乱挖不仅要问责,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总书记强调。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漓江杨堤码头,了解漓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等情况。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漓江杨堤码头,了解漓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等情况。

从杨堤码头登船,习近平总书记顺江而下,考察漓江阳朔段。一路上,他反复叮嘱:“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这是第一位的。”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总书记的叮嘱深刻体现了生态治理的系统观念。

在我国北方,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梁素海边,当地人把“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印刻在标牌上,也铭记在心间。

曾经,这里一度因污染蒙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去年世界环境日当天,总书记来到这里,实地察看乌梁素海自然风貌和周边生态环境。

△2023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梁素海考察。

△2023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梁素海考察。

展板前,当地负责同志报告——最初“就水治水”,迟迟不见效。遵循总书记的系统治理观念,把山、水、林、田、湖、草、沙放在一起统筹考虑,格局和效果明显改观。

“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是明确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说。

飞鸟翔集、千鸣百啭,春日里,乌梁素海这颗明珠,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灵动之美。

海南热带雨林“是属于地球的,是国宝”

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特有的灵长类动物,也是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的指示物种,目前只分布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漫步林间,“猿啼”“鸟鸣”入耳,巨大板根、独木成林、“空中花园”、植物“绞杀”现象,满目都是奇特景观。

△海南长臂猿

△海南长臂猿

“植物的科普馆啊!”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沿木栈道步行察看生态环境,不时停下脚步,询问树木生长、水源涵养、动植物资源保护等情况。

“海南热带雨林不是光属于海南,是属于全国人民的,是属于地球的,是国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然界的命运和人类息息相关。我们是在为历史、为民族做这件事。”

实行国家公园体制,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2019年8月,在致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的贺信中,习近平主席明确表示:“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

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两年多来,各部门各地方密切协同配合,推动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建设管理取得积极成效。珍稀物种种群数量不断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稳定增加,生态功能持续向好。

△2022年1月19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护林员在巡山。

△2022年1月19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护林员在巡山。

“这是国宝啊,一定要保护好”

层层叠叠的红树林,宛如海岸线上一条条绿色的丝带。这种扎根于海岸潮间带的胎生木本植物,既可防风消浪,又能净化海水,还为鱼虾鸟类提供栖息之所,素有“海上森林”“海洋卫士”之称。

“红树林保护,我在厦门工作的时候就亲自抓。党的十八大后,我有过几次指示。这是国宝啊,一定要保护好。”去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在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总书记仔细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

总书记强调,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考察。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考察。

对红树林保护,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注。

2017年4月,总书记在广西考察了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叮嘱“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

2022年11月,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他宣布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

从一片红树林到一个国际合作平台,彰显着中国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决心和担当。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红树林面积增长至43.8万亩,较本世纪初增加了约10.8万亩,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2023年6月13日,人们在广东湛江市麻章区金牛岛观赏红树林。

△2023年6月13日,人们在广东湛江市麻章区金牛岛观赏红树林。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自然心存敬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保护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园。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执笔丨张亚楠

视觉丨江雨航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