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松水传唱英雄故事

发布时间:2024-12-21 13:51:03 来源: sp20241221

抗美援朝老兵李玉奎讲述战斗故事。李 强摄

抗美援朝老兵李玉奎讲述战斗故事。李 强摄

“真没想到,有朝一日,我能从艺术家的画作里重回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当年的自己。”10月18日,重阳节到来之际,吉林省军地联合举办的“寻访老兵足迹、讲好英雄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主题宣传活动作品展在吉林省图书馆开幕。9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刘兴起看到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艺术画作,激动不已。

1950年,20岁的刘兴起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在激烈的战斗中,他脸部被炮弹炸伤,仍继续冲锋。70多年过去了,老人家脸上的伤疤依然醒目,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

在吉林,像刘兴起这样的参战老兵还有很多。白山松水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东北解放战争发起地、抗美援朝战争后援地……革命战争年代,数十万吉林儿女勇赴国难、血洒疆场,为建立新中国、保卫红色政权作出卓越贡献。

“随着时间流逝,老兵们的年龄越来越大,那些承载着战火硝烟的记忆日益远去,挖掘老兵事迹,已刻不容缓。”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告诉记者,今年6月起,他们组织军地媒体及文艺界人士深入老兵所在乡村、社区,面对面采访、心贴心交流,抢救性挖掘老兵英勇事迹、整理珍贵记忆、留存参战实物、拍摄影像资料,并以老兵事迹为原型,创作多种类型的文艺作品。据悉,吉林省军地已连续5年联合开展“寻访老兵足迹、讲好英雄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主题宣传活动。

光影流转,时间定格。在闪烁的泪光中、在斑白的鬓发间、在深深的皱纹里,凝结着一位位老兵的热血记忆。

经过近4个月实地寻访和集中创作,10月上旬,主题宣传活动告一段落。各级媒体平台集中报道老兵和军烈属先进事迹,刊发稿件300余篇;600余名文艺工作者以多名老兵事迹为原型,创作了数千件文艺作品。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时代凯歌,在白山松水间传唱。

“看到这座雕塑,我想起了当年抗美援朝战场上那些没有回来的战友。如今国家强大了,生活富裕了,我要替牺牲的战友好好看看这繁华盛世。”展览活动现场,抗美援朝老兵李金福在一座名为《丰碑》的雕塑作品前伫立良久。雕塑以长津湖战役为原型创作,年轻战士冷峻的面庞上写满了对祖国赤诚的爱。

“李老,您当初为什么当兵?”“保家卫国啊!”当年的誓言依然铿锵有力。1948年,年仅14岁的李玉奎参军入伍,先后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山区,为了不暴露位置,他和战友们凭借矫健的身手在夜色掩护下穿梭于山间战场。如今老人步履蹒跚,在家人搀扶下,他向记者展示珍藏的军功章,布满皱纹的脸上焕发着光彩。

一张张照片、一份份影像、一件件文艺作品,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重回惊心动魄的战场。老兵吴化南看着展览区的摄影作品,泪眼婆娑。今年96岁的他记忆力日渐衰退,但讲起战斗故事如数家珍。“刚入伍不久,就赶上了辽沈战役。有一回,炸弹在身边爆炸,我被尘土掩埋,使尽全身力气从土堆里爬出来,继续战斗……后来,我随部队抗美援朝,参加了上甘岭战役。子弹打光了,我们就和敌人拼刺刀,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讲到这里,吴化南哽咽了。他的小腿上,有一道流弹穿透留下的伤疤,那是老人军旅岁月的印记。

“一个人的记忆是故事,一百个人的记忆是历史。记录挖掘老兵故事,为老兵留念,为历史留影,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新闻处处长赵建龙告诉记者,采访过程其实是一边认识老兵,又一边和他们告别的过程。“生命消逝的速度让人叹息。有一位老兵前一天晚上刚和采访组敲定了采访时间。谁料,次日清晨,采访组得知老兵已经辞世……”说到此处,赵建龙眼圈微红。

据悉,该系列活动开展5年来,吉林省新闻工作者累计写稿2500余篇,各行各业艺术家以老兵为原型创作艺术作品5000余幅(件),各类媒体发布、转载老兵事迹300余万次,相关老兵事迹网络点击率超千万次。

岁月更迭,老兵不老。在厚重的国家记忆中,他们不曾老去,永远是意气风发、保家卫国的少年;在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他们披荆斩棘,点点滴滴凝成时代精神催人奋进。“我们挖掘老兵故事,将他们的事迹以各种形式留存、传扬,就是想让这种精神成为全社会奋进的力量。”吉林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记者 吴安宁 孙有权)

(责编:彭静、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