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职业教育办在生产线上

发布时间:2024-12-24 03:01:26 来源: sp20241224

原标题:把职业教育办在生产线上

王国栋(中)在控制冷却试验现场。受访者供图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镌刻在祖国的钢铁生产线上。”这句话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的座右铭。作为我国著名的金属压力加工专家,王国栋攻克了高端钢铁领域的一系列关键难题,领衔研发出超级钢以及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

  当前,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已成为钢铁行业的共识。在王国栋看来,未来钢铁行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承担起工艺、装备、产品、服务全链条一体化创新的艰巨任务,并能够用数字化方法解决钢铁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现钢铁科技的颠覆性重大创新。

  “职业教育在其中大有可为。我们要继续发挥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优势,坚持把职业院校办在生产线上,办在国民经济主战场上。”王国栋说。

  对接产业升级需求

  记者:您如何看待职业教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王国栋: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直接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职业教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有着紧密且相互促进的关系。新质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面贯彻技术创新体系,必须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产业升级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国家发展不仅需要专家、教授等科技领军人才,还需要培养懂技术、能实干的大国工匠。职业教育能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力,使其具备适应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生产模式的能力,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长期以来,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非常“接地气”,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内容与企业需求紧密相连。这是职业教育的天然优势。

  记者:职业教育如何有效融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王国栋: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职业院校必须明确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必须与企业融为一体,把学校办到企业,把教室搬到车间。为此,职业院校需要与企业建立共享共荣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

  同时,职业教育应深化产教融合,根据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普通高校大部分人注重学术水平和理论水平,一些人往往从文献中寻找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造成研究工作与生产实际需求脱节,研究成果找不到应用场景。与这些具有高学历的研究人员相比,技术工人的理论分析可能不如学者深入,但对企业的需求有深刻感受。所以我们要搭建一个合作的桥梁,把技术工人的经验和研究人员的学识融合起来,既可以帮助一线技工完善理论基础,又能让研究人员发挥所长,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

  当下,教育领域要贯彻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方针,职业教育是个很好的切入点。职业院校和专业对口的企业对接,形成校企共同办学的合力,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让学生所学知识有用武之地。

  职业院校在和企业建立深刻联系的同时,也要与普通高校、研究机构形成优势互补。职业院校可以选择与专业领域相近的院校合作,把敢于实践的风气带到高校,同时,也让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传播到职业院校。

  抓住数字时代机遇

  记者:职业教育在技术革命和我国产业升级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国栋:在新一轮技术革命蓬勃开展的浪潮中,数据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改变国际竞争格局的新变量。

  以钢铁行业为例,现在数字化转型是钢铁行业和相关企业最重视的问题。我们的数字化还停留在智能加工、“黑灯工厂”的层面,关键核心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钢铁行业的每一个工艺环节都是看不见、摸不着、测不了的,存在许多“黑箱”问题。我们必须抓住数字时代的机遇,解决工业时代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过程不是简单地引进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而是需要有对数字技术和钢铁行业都足够了解的人才,才能探索解决核心理论问题。

  记者:职业教育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

  王国栋: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体系设置相对灵活,属于“船小好调头”。因此,职业院校可以随着技术发展,适时调整教学体系和课程安排,以适应科技进步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尝试性开设一些新的专业和课程,以满足企业一线的生产需求。

  职业院校办学一定要抓住当下生产的关键问题,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根据企业和市场需求开设一些瞄准国际前沿的专业,把学校的教学水平提上来。

  提升职教社会认可度

  记者:您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还有哪些建议?

  王国栋:从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看,发展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有望打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困境。无论是对学生的个人成长,还是完善国家人才培养体系来说,办好职业教育都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一环。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职业院校除了要开展师资培训、进修等方式之外,还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加强师资力量。一是从企业里请专家,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从高校里请专家,为学生打牢理论基础。

  当下,我们不仅要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好的办学条件,更要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清晰的发展前景,让更多学生和家长看到职业院校的优势,同时也要为学生们之后继续深造做好保障。比如,为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的学生,提供到高校进修的渠道和机会,让他们在一线积累经验后,再返回到高校加深理论学习。

  此外,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对于从职业院校毕业后真正解决了国家重大需求或者生产实践中重大问题的年轻人,可以授予他们荣誉称号,使他们得到更多社会认可。一批这样的先进典型人物,能让职业院校的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坚信自己能够承担更重要的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相关赛事,让职业院校获得更高的认可度,让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未来更有信心,让学生相信,只要学得好、干得好,同样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记者 沈唯)

(责编:李昉、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