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古籍 赓续文脉

发布时间:2025-01-04 14:29:13 来源: sp20250104

  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修复破损古籍书叶中缝。

  北京首届国际非遗周上,天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正在展示国家级非遗项目——装裱修复技艺(天津古籍修复技艺)。

  首都图书馆,工作人员在给古籍书叶清洗脱酸。

  山西省图书馆,来自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专家刘建明(右二)在给该省第一期古籍修复培训班的学员们讲解古籍修复技巧。

  国家图书馆,观众在“同心护珍宝 聚力续华章——‘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成果展”上驻足观看。

  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工作人员正在清点原大仿真影印本《四库全书》。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正在将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

  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工作人员在雕版库房内巡查。

  安徽省泾县三希堂线装文化园,工人正在原大影印摛藻堂本《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生产线上忙碌。

  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古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基石和心灵寄托。推动古籍的保护传承,不仅可以保存历史记忆、赓续中华文脉,更能让古之精华为今所用,对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我国古籍保护工作持续开展,硕果累累:依托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古籍修复总量超过385万叶;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等机构的古籍修复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图书馆建设的“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已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数字资源超10.3万部(件),实现免登录在线阅览,并联合39家古籍收藏单位在线开放共享古籍数字资源超过2.8万部(件),极大满足了社会公众对古籍资源的利用需求。

  盛世修文。在北京大学,刚刚完成《儒藏》工程“精华编”中国部分整理出版的学者们又埋首古籍,开始新一阶段的工作;在山东大学,“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团队的成员们正在为让古籍“回家”而多方联系;在安徽泾县三希堂线装文化园,工人正在古籍再版生产线上忙碌;在山西省图书馆,来自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专家刘建明在给该省第一期古籍修复培训班的学员们讲解古籍修复技巧;在内蒙古图书馆,工作人员正在将馆藏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

  通过修复、再版和数字化等方式,古籍在新时代获得了新的生命。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0日 09 版)

(责编:卫嘉、白宇)